网络消费网 >  综合 > > 正文
最新:吃药?溶栓?还是放支架?脑血管病治疗问答来啦!
时间:2023-05-23 23:22:14

随着我国脑卒中的死亡人数超越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一位致死原因,人们对于脑血管病的重视程度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脑血管病的治疗,这些问题要了解。

药物治疗篇

1、什么情况下需要吃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有的口服药物都是预防脑卒中的。首先,对于没有得过脑梗死或者脑缺血发作的,吃药就是为了防止将来得脑梗死。有房颤的心脏病病人可能还会服用抗凝药物。对于有些病人虽然没有得过脑梗死,但是通过颈部血管彩超、脑血流图、CT或者核磁的血管检查发现有脑血管中到重度狭窄,在医生的判断下很可能还需要加用阿司匹林这一类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对于得过脑血管病的病人,服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再次得脑梗死。这样的病人大部分首选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还有小部分病人脑梗死的病因是房颤导致的心源性栓塞,首选口服则是华法林这类抗凝药。对于危险因素比如“三高”的用药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做了脑血管手术的病人同样需要口服上述这些药物。

2、预防脑卒中的药物需要服用多久?

对于控制“三高”的药物,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因为脑血管病的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单纯的饮食和运动控制通常不能理想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为了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导致的并发症,通常服药是长期的。至于降脂药,也仅仅有少数病人可以通过饮食控制使自己的血脂达标。而阿司匹林这一类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于得过脑梗死的病人也是建议终身服用的。当然,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服药这些药物需要定期抽血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3、得了脑梗死需要定期输液么?

脑梗死的急性期是可以进行输液治疗的,包括扩充血容量的、改善脑循环的、神经保护的药物以及中药都是被证实有效果的,这些药物的使用都是在脑梗死的2-4周之内效果比较好,4周之后多以口服药物二级预防为主。定期输液不是必须的,当然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佳,再次出现脑缺血事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再次输液治疗。

4、通过吃药可以逆转斑块或者治愈脑血管病么?

动脉硬化的早期通过服药控制危险因素,少部分病人的动脉硬化斑块可以有逆转的趋势,但从长远来看,动脉硬化是血管老化的表现,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没有像管道除锈剂那样的药物把斑块像铁锈一样清理出去,因为我们的斑块埋藏在血管内皮的下面,仅有少数内皮损伤和溃疡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斑块破裂和裸露在表面。特别是对于斑块较大,已经存在血管严重狭窄的病人来说,服药的最好结果是维持现状,尽量减少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当口服药物不能有效阻止脑血管病加重的时候,需要借助溶栓或手术来打通血管。

溶栓治疗篇

溶栓治疗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输液治疗,但是所用的药物比普通的输液效果更明显,可能的出血风险和副作用也更大,因此使用的适应症和时机要求更加严格。目前溶栓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是阿替普酶。

1、什么样的病人适合溶栓?怎么溶栓?

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病人,这样的病人多表现为突然的肢体瘫痪、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流利,头晕行走不稳,视物双影,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后做出判断。

溶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脉溶栓,就是在1小时内把一定剂量的溶栓药物像普通静脉注射和输液一样输入人体,这种静脉溶栓要求必须是在病人发病4.5小时之内进行;另外一种是动脉溶栓,就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法把导管放入闭塞的动脉血管内进行局部动脉内注射药物溶栓,动脉溶栓要求病人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如果病人是在睡醒后或者睡眠过程中被人发现脑梗死,那么对于发病时间的判断要以患者睡前或者最后一次被人发现尚正常的时间为准。

2、溶栓治疗的效果如何?

溶栓治疗的效果与治疗的时间早晚关系密切,虽然规定的是4.5小时之内都可以考虑静脉溶栓,但时间约久,溶通血管的概率就越小,溶栓后脑出血的风险就越高,甚至有些病人即便溶开,还是瘫痪了,因为虽然血管再通了,但是脑细胞已经不可逆的死亡,属于无效再通。整体上,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因溶栓治疗而获益,虽然是少数,但这一数字已经远远高于没有溶栓这一治疗手段之前的数据了。

血管内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包括了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吸栓、球囊成形术以及支架置入术。

1、哪些病人适合进行急诊介入手术?

急诊介入手术,包括取栓、吸栓,还有少数病人需要急诊置入支架,其适用范围是大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这类梗死的病人通常病情较重,最好在手术之前能在急诊科完善脑动脉加强CT检查证实是大血管闭塞,因为个别病人是小血管堵塞造成的脑梗死,但是症状同样可以很重,这样的病人是无法通过手术开通血管的。手术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是发病6小时之内,部分有条件的高级卒中中心可以在严格的影像学评估后给一部分发病6-24小时内的患者进行手术。

2、我的检查结果提示脑动脉中重度狭窄,需要放支架么?

脑血管大体上分为两段,颈部这一节段的颅外段和颅骨里面的颅内段。颅外段血管粗和直,处理起来相对容易,手术的风险相对小,颅外段的血管如果狭窄超过了70%,不论有没有引起症状,均可考虑支架治疗,如果已经出现了缺血症状,狭窄超过50%就可以考虑支架治疗。

而颅内段因为血管迂曲而且直径很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相对高,支架再狭窄的概率更高,因此必须是狭窄超过70%,同时存在缺血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再考虑支架治疗。

如果病人在近期发生过比较大面积的脑梗死,在发病的2周之内不要进行犯罪血管的支架治疗,因为这有可能引起术后颅内的出血。

3、我的检查结果提示脑动脉已经闭塞了,后果严重么?还能打开么?

每个人的血管代偿能力不同,而代偿能力的个体差异多数与血管的先天发育水平有关,有些人存在多重代偿的通道,当一条动脉甚至多条动脉闭塞时,其他的动脉通过这些通道相互借血,可以左右借,也可以前后借,甚至头皮的血都可以通过眼睛的动脉借到颅内去,只要借的血足够,就可以不出现脑梗死或脑缺血的症状,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血管闭塞了,也不必考虑手术。当然,如果出现代偿不足后的脑缺血或者脑梗死症状了,很多病人在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后,还是可以考虑手术再通的。闭塞再通的手术风险和难度,要比血管狭窄放支架手术高的多。

4、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如何?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取栓、吸栓治疗,通常取栓、吸栓手术后大血管闭塞再通的成功率在80%以上,这远远高于溶栓治疗,但是同样造成出血的概率也有所增加,总体上患者获益的概率还是有显著的增加。至于择期支架手术的成功率更是在95%以上,术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6%。

5、介入手术后应当注意什么?

术后短期内首先应该严格控制血压,减少高灌注损伤特别是脑出血发生的可能,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并在术后1个月监测药效和不良反应,置入支架的需要注意监测有无支架内再狭窄,通常建议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彩超,6个月复查CTA或者造影。

6、支架术后可以做核磁检查么?

目前使用的支架基本上都是顺磁性材料,可以行核磁检查。

7、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有多大,如果再狭窄了应该怎么办?

不同部位的支架再狭窄的概率不同,比如颈动脉颅外段支架再狭窄概率较低,低于10%,而颅内段血管支架的再狭窄率在20%-30%。如果再狭窄后出现了相应的缺血事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比如颈动脉颅外段可以考虑进行内膜剥脱术或者再次置入支架,颅内的支架再狭窄同样可以尝试球囊扩张和再次置入支架,如果完全闭塞了,部分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血管搭桥手术。

当然,很多病人的支架内再狭窄与术后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有关,比如戒烟困难,血压、血糖管控不理想等,这都需要辅助以有效的健康管理和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康复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责编:乔靖芳

主编:张赫

校对:王卓

关键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