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综合 > > 正文
从十级风口到巨头附庸,不计投入进行扩张的故事也很难重复上演
时间:2020-04-23 14:28:23

当ofo的押金问题都已经淡出公众视线后,平静了许久的共享单车许久再无大波澜了。正因如此,滴滴旗下共享单车业务此时获得投资的消息,才格外引人注目。

4月21日,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软银和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向滴滴出行的共享单车部门投资1.5亿美元。此前,“晚点LatePost”则独家披露,滴滴旗下独立品牌青桔单车获得君联资本领投的超过10亿美元融资。

新闻中的投资方之一软银是滴滴最大股东,2017年也曾入局共享单车市场,与ofo在日本展开合作。市场还一度有传闻称软银与滴滴将以10亿美元入股ofo,却不了了之。对君联资本而言,此次则是其在共享单车赛道上的首次出手。

有趣的是,在资本最疯狂的那一阶段,君联资本反而选择保持观望。2017年8月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在采访中表示,由于大量补贴与投放,共享单车激发了部分不必要的骑车需求,最终商业模式能不能成立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但在当时,共享单车并不缺少资本拥趸。不过,即便在共享单车市场最繁荣时,也并未出现单轮10亿美元的大额融资。

相比之下,曾经的明星项目ofo与摩拜的融资数字显得不再夸张:ofo Pre-A轮融资额仅为900万元,摩拜A轮融资金额为数百万美元。在后来持续受到资本热捧的情况下,ofo达成的最高融资额为E2-1轮的8.66亿美元,摩拜的最高融资额为腾讯领投的超六亿美元。

在经历了ofo崩盘、摩拜贱卖之后,久无人问津的共享单车市场却突然出现了10亿美元的超大额融资。一石激起千层浪,共享单车会战事重演吗?

后ofo时代

时间回拨,共享单车曾一度辉煌。

共享单车雏形起源于2015年的北大校园,随后以极快的速度向全国甚至全球蔓延,成为当时最热门的风口。从2016开始,新玩家不断加入,至少有27家共享单车平台涌现,市场陷入“五彩斑斓”的混战之中。

混战中,ofo及摩拜两家企业脱颖而出,双寡头格局逐渐成型,并以更为激烈的融资战与价格战争抢行业老大地位。

ofo仅在2016年就完成了5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额达到1.3亿美元,2017年又再完成3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21亿美元,主要投资方有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

摩拜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同样完成5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额超1亿美元。在2017年1月与2月,摩拜累计融资额就超过3亿美元,6月,摩拜又获得了超6亿美元的大额融资,主要投资方为腾讯。

约两年时间内,两家企业合计完成了至少15轮融资,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巨头纷纷出手,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咂舌。

彼时,共享单车春风得意,用钱投票的投资人们也不惜公开发声力挺这一模式,表达看好之意。

经纬中国的合伙人肖敏认为,共享单车项目本身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和变现机会,这是一个高频、有效,而且是每天千万级单量,未来有机会做到的市场。

熊猫资本方面则表示,市民有多少短途交通需求共享单车市场就有多大,此外,好的产品叠加好的规则就会激发社会大众产生向上的化学反应。

相较之下,跟进了数轮投资的创新工场投资经理孙培麟相对克制,他认为,项目的盈利和投资回报是不能直接挂钩的,“共享单车目前的状态是无法盈利的,也没有必要追求盈利,今天要解决的是如何合理地运营管理和扩张规模的问题。”

进入2018年,事态急转直下。两家引资本争相追逐的明星企业,最终一家走向溃败,一家难逃被巨头收购的命运。

2018年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ofo及其创始人戴威作出“限制消费令”,彼时ofo平台上已有累计1200万用户排队等待退押金。2020年,该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24条,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条。环球网报道指出,比起共享单车平台,现在的ofo APP更像一个线上购物商城。

ofo的劲敌摩拜,则最终以155亿元的价格卖身美团,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金现金出局。

2019年1月,美团宣布完成对摩拜的收购。收购完成后,本来以橙色为品牌色的摩拜单车被刷上了美团黄,美团APP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摩拜单车被去品牌化,彻底变身为美团单车。

此外,摩拜与ofo应该都没想到,二者一番激战,最终竟被哈啰单车(现已更名为哈啰出行)坐收渔翁之利。哈啰于2016年11月正式向市场投放,为避开与ofo、摩拜的竞争,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进军,成功从共享单车混战中存活至今。截至2019年9月17日,其注册用户数达2.8亿,入驻全国360多个城市,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

哈啰的顺利存活,还需感谢阿里巴巴的资本力量。在哈啰发展过程中,蚂蚁金服曾数次向其注资,2019年12月,哈啰将旗下所有单车抵押给蚂蚁金服,获5亿资金支持。

在ofo上栽了跟头的滴滴也并未放弃共享单车市场。2018年1月,滴滴旗下独立品牌青桔单车正式上线。据青桔内部人士透露,2019年青桔一直在拓展市场增加投放,峰值的时候实现超过1000万单。

至此,在疯狂的融资战后,巨头加持下的共享单车形成美团、哈啰、青桔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个吃螃蟹的ofo已黯然离场。

三国杀的局势背后,是美团、阿里巴巴、滴滴三家巨头的拉锯。曾被寄予厚望的单车业务,已经沦为了巨头的配件,没有了主场,也失去了资本的青睐。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达258亿元,在2019年,没有一例关于共享单车确切融资的报道。

回溯共享单车如梦一般的前尘往事,可以说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ofo与摩拜脱离原定发展轨道与资本疯狂涌入密切相关,在资本助推下,企业选择不以盈利为目的疯狂扩张,并以激烈的价格战抢夺用户。而共享单车业务本身就具有骑行收入低、单车维修运营费用高昂的特点。最终,即便有巨额资本支撑,资金链也难以为继。

在后ofo时代中,市场已从这场烧钱游戏中清醒过来,转而寻求盈利。2019年底,美团、哈啰、青桔均完成调价,共享单车市场进入1.5元/30分钟起的时代。

2019年11月,哈啰宣布已在100余个城市实现盈利。近日,哈啰CEO杨磊还表示,将在2020年实现首次盈亏平衡。

美团收购摩拜后的亏损状况也在扭转。此前,美团曾披露在2018年4月4日至30日不到一个月时间,摩拜就产生了4.07亿元的毛亏损。而美团2019财报显示,包括单车业务在内的“新业务与其他业务”收入增长81.5%至人民币204亿元,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37.9%提升为11.5%。可以推测,单车业务造成的亏损幅度已有收窄。

就此看来,市场似乎正在逐渐转好,只是与之前画过的大饼相比,如今的共享单车讲的已是一个不同的故事。曾吃过教训的资本市场,还愿意再为共享单车买单吗?

生态PK

对美团、阿里巴巴、滴滴三家巨头而言,共享单车业务的意义更多在于对其生态的补充。

对于美团而言,共享单车是延展其本地生活服务的一环。

“吃喝玩乐”离不开“行”。在本地生活业务生态中,出行是一大重要模块,可与”到店“业务相连接,串连起吃喝玩乐等各种消费场景。

美团在出行领域的野心并不小。从2017年起,美团就开始进行网约车试水,一度被视为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后续发展不如人意。2019年4月底,美团打车转而变身为聚合平台,汇集了由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提供的打车服务,用更低成本的方式,向滴滴“老本行”发起挑战。

除四轮的网约车之外,二轮的共享单车也是城市出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购摩拜之后,美团填补了其在二轮市场的空白,得以向用户提供打车、骑车、到店的一条龙服务,本地生活业务生态更趋完善。

在四轮网约车市场,美团想要撼动滴滴的地位还需要一番苦战,与之相比,在共享单车上实现赶超显然机会更大。作为行业先行者,以摩拜为前身的美团单车,在品牌知名度、车辆投放以及用户认可度上显然都有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在街上随处可见且颜色鲜明的共享单车,无疑是曝光度极高的线下广告。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19年财报电话会上曾表示,通过美团单车,美团可以进行更好的营销推广,包括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量,同时也能进一步使用户通过共享单车入口进入到美团生态体系中。

因此,美团将摩拜“去品牌化”是必然选择。对美团而言,需要的只是单车业务本身以及摩拜积累下的超过2亿线下用户。而摩拜品牌对美团并无意义,即使在收购时美团花了16亿的品牌费。

对阿里巴巴而言,哈啰的存在首先是对其出行业务的一大补充。

目前,阿里巴巴在大出行上的布局可以视作是高德与哈啰的双线作战。高德地图最早推出聚合打车模式,并且接入了滴滴服务。相较滴滴与美团已经图穷匕见的局面,高德似乎并不愿意强调与滴滴的竞争关系。高德地图副总裁王桂馨曾表示:“高德没有自己做运力,和滴滴长期都是合作关系,滴滴是高德的主要运力提供方。”

哈啰则明显体现出了阿里巴巴的野心。从哈啰单车改名为哈啰出行开始,哈啰就早已不局限于共享单车业务,而是定位于综合的移动出行平台,提供单车、助力车、顺风车、打车等出行服务。

目前,哈啰助力车已进入320座城市,占据七成以上市场份额;哈啰顺风车已经为300座城市提供服务,拥有超过1400万认证车主,发单乘客数量也达到了4500万,总行驶里程超68万公里。阿里巴巴以哈啰为支点扩大出行业务布局的意图已很明显。

不过,阿里巴巴当前的主要对手并非滴滴,而是美团。其主战场也并不局限于出行,而是本地生活。

在3月10日的支付宝合作大会上,官方宣布支付宝将从金融支付平台正式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3月16日,阿里本地生活线上召开“2020商家大会”,宣布饿了么将在今年与支付宝、淘宝、天猫、高德等多个流量入口打通,每天为商户带来超过1亿的流量。

种种举措表明,阿里巴巴要与美团决战本地生活。在这一层面,哈啰对阿里本地生活的意义与摩拜对美团的意义逻辑相通。

美团单车现在唯一的入口是美团APP。按类似思路,阿里巴巴也想将哈啰单车入口改造成一个本地生活平台——就在本月,哈啰出行APP改版了,首页新增了查路线、乘车码、哈啰生活等综合服务功能,开始向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进行探索。

对出行领域的老大滴滴而言,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三公里“问题的共享单车,则是其业务生态中必须的一部分。也因此,从投资ofo,到托管小蓝单车、推出青桔单车,滴滴从未停止在共享单车上的努力。

4月17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即“0188”计划: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据公开报道信息,疫情之前,滴滴平台日订单量在3000万单左右。这意味着,要在3年后达到日1亿订单,年均增长要达到50%以上。仅通过国内市场的四轮网约车业务实现目标显然困难重重,滴滴海外业务以及共享单车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

为了实现未来三年战略,程维表示,滴滴国内业务将进行双曲线推进。一条曲线以一站式出行平台为主,包括四轮车(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两轮车(青桔单车和电单车)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另一条曲线则以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汽车全产业链业务为主,同时探索新赛道。

青桔现阶段进行大额融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滴滴加码共享单车业务、做大平台体量的方向。

在青桔被曝出获得10亿美元融资之后,美团紧接着推出“骑迹焕活城市”行动,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用户可免费骑行美团单车及摩拜单车。

巨头各有所求的推动,让共享单车行业逐渐有了紧张的竞争气息。但有ofo、摩拜的前车之鉴在前,无论资本还是巨头都会更加慎重地对待共享单车,盈利高压之下,不计投入进行扩张的故事也很难重复上演。

对于如今的资本方而言,衡量共享单车的商业价值,不能剥离开其背后巨头的生态体系。共享单车的竞争,实质上是三家巨头在本地生活与出行上的竞争。其中,阿里巴巴与美团的主战场是本地生活,美团和滴滴则重点在城市出行上交锋。

这当然也有巨大的成长机会,只是与共享单车最初许诺的未来,已经南辕北辙。

关键词: 共享单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