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区块链 > > 正文
元宇宙:缔造“无隐私社会”,让人类安全更“脆弱”?
时间:2022-05-05 15:27:57

“元宇宙”绝对是近两年最火的词之一,科技巨头入场、资本市场追逐、各地政策布局。

追溯起源,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是小说人物通过特定设备进入的虚拟网络空间。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与算力、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逐渐具备了落地实现的可能。

对于元宇宙,人们赋予了众多美好的幻想,认为它将成为一个高度拟真、深度沉浸的新型空间,既能够实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的模拟再现,也能实现对天气、海洋、生物等自然系统的高度仿真,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的“第二空间”。

比方说,即使由于疫情封控而被迫居家隔离,但是人们依然能够“畅游天下”,在元宇宙里呼朋唤友,去看远方的诗与风景。

但技术能够让社会发展更“聪明”,也会让人类安全更“脆弱”。在元宇宙空间,人们的隐私安全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360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参与调查者认为,元宇宙会让数字世界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新型网络骗局等,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让人最为担心。

01

元宇宙将会缔造“无隐私社会”?

当代人虽然凭借技术得到了更多便利,但也因此让渡了对隐私的控制。连我们自己也不知晓,我们的个人信息究竟流转到何处、被利用到了何种地步。前几天刚去过某商店,今天就被推送同一品牌的广告;甚至只是昨天和朋友聊天时提到了某款产品,今天就被网购平台推送了该产品的广告信息……人们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甚至出现了“戴着头盔去看房”的情况。

其实“数据”本来就是“隐私”的天敌,因为隐私一旦数据化,就很难成为个人所有的“隐私”。更为丰富全面的数字空间需要更为庞大复杂的数据,这也意味着更高量级的隐私给付。

在元宇宙空间里,要实现随心而动、深度沉浸的体验,个人数据的交付需要全面升级,种类、维度、深度要求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提升。除了身份属性、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场景位置等数据的全方位交付之外,元宇宙索取数据的边界还向人类身体内部更进一步拓展——人脸、指纹、声纹、眼球运动、肌电信号、脑电波等等。

移动互联网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尚且需要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作为媒介,但元宇宙将直接链接用户的身体乃至意志。这意味着我们最为隐秘的内心世界,也将被赤裸裸地曝光展现。

美国作家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认为,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会压缩人们的隐私空间,并在小说《圆圈》一书中构建了一个零隐私的世界。我们不禁担忧,元宇宙世界是否也会异变为“无隐私世界”?

02

元宇宙的隐私风险,不只是“人财两空”

更大量级的隐私收集,也意味着更高维度的隐私风险。元宇宙所带来的风险远比移动互联网时代严峻复杂。

由于元宇宙个人信息收集的海量性、集中性、隐私性,导致一旦被泄露,个人隐私的损失将是全方位的,将对公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尤其要注意的是,元宇宙将收集大量的个人生物信息,这类数据的泄露将是不可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账户密码外泄,可以修改密码;个人生物信息泄露应当如何更改?即使是通过整容而改变人脸特征,难道还能改变指纹、声纹、虹膜吗?

在当今“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智能时代,仅凭人脸一项个人生物信息就可以用来解锁手机、身份认证、交易支付。那么全方位的生物信息收集,将该实现何种效能?一旦泄露又会发生怎样的恐怖故事?

从现在基于个人生物信息的“深度伪造”滥用事件,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一些风险苗头——

深度伪造技术,是通过对个人生物信息的捕捉、采集、编辑,实现图像、声音、视频等的篡改、伪造和自动生成,产生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呈现效果。该技术一旦被滥用,势必会对当事人名誉、人身、财产等权益造成巨大侵害。

比如制作色情视频,不法分子将一些知名歌星、影星等公众人物的脸“移花接木”,产生真假难辨的效果,让受害人名誉严重受损。

比如实施财产诈骗,此前据媒体报道,一家英国公司被骗走了24万美元,正是由于有不法分子利用了音频版深度伪造技术,假冒公司CEO制造了一段虚假语音,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公司下属员工,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款。

比如用来煽动社会舆论,不法分子对重要政治人物、经济人物进行音频伪造、视频伪造,传播影响社会稳定的假消息。风险将从个人领域蔓延至公共领域,对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03

从隐私主权到意识主权,我们将失去什么?

“深度沉浸”也意味着“深度成瘾”,就像人们现在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未来元宇宙可能成为未来支持人类社会生活的底层结构。随着人们对元宇宙的依赖越大,也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敞口。

与移动互联网相隔媒介不同,元宇宙是与人的身体直接互联。这意味着,我们在网络世界遇到的一切风险,都将不设防线。假如木马软件能致使网络崩塌,那么由于元宇宙中人身与网络直接相连,是否也会对人身产生巨大伤害?比如网络攻击导致人脑意识受到干扰,网络中断导致人的意识来不及撤回,这样的风险该如何防守?

更为危险的是“心智操控”风险。人们使用媒体的过程们也是被媒体培养的过程,思想行为必然会受到媒介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培养”威力在电视媒体时代中已经初见成效,社交媒体更上层楼,2018年一家政治AI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曝非法将大约5000万社交媒体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向他们精准推送定制信息,甚至假新闻,以此影响干预政治活动。

那么在元宇宙时代,用户在身与心的全方位沉浸,意味着网络对人的身体精神之操控能力将大大增强,可能被用于混淆、虚构事实与记忆,进而实现思想行为操纵。智能时代,继个人的隐私主权丢失之后,意识主权可能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将使得我们面临希拉里·普特南笔下“缸中之脑”的困境。1981年他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过这样一个假想——

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他的大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随即,普特南问道:“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04

结语

技术威力越大,其破坏力也越大。本应为人类追求幸福生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的技术手段,也完全有可能异化为全方位控制人类的强有力方式。

对于元宇宙的隐私风险,我们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前瞻性地规划设计,“防病于未然,而非已发时刻”。

首先要树立基本的原则导向,将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等作为基本的伦理要求。

第二要设置前置性的规则,比如把避免上瘾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数据收集应坚守合法、目的正当、最小化、公开原则。

第三是要前瞻性地进行法律完善,中国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主要是面向移动互联网行业生态。在元宇宙时代,立法应当提出更高的数据保护标准,着眼于新风险新问题,强化平台要求,清晰责任界定,以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益。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无隐私社会 人类安全 科技巨头入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