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聚焦科技矢志创新 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生态主题专场精彩亮相
时间:2022-09-06 14:07:12

作为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一区”,北京经开区如何牵好科技创新“牛鼻子”,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轮驱动?9月3日,2022年服贸会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生态主题发布会在首钢园10号馆元宇宙体验馆举办。会上,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郭萌以“聚焦科技,矢志创新,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介绍了经开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做法和政策。

抢占高精尖制高点,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格局

今年7月,全国首张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订单在北京经开区诞生,主驾无人的Robotaxi(智能网联乘用车)正式进入收费阶段,科幻场景“驶”进现实,成为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在会上,郭萌表示,经开区始终致力于抢占高精尖产业制高点,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群体跃进,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

追求世界级影响力,深厚的科技创新软实力必不可少。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方面,截至2021年底,经开区共有经认定的研发机构364家,其中国家级25家、市级33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50家;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2021年经开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48家,同比增长34.8%;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7家,经认定的城市更新园区和特色园区59家,中试场地超过1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9家;在支撑社会进步发展方面,经开区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加快推动智能化城市场景布局,成为先进技术创新和智能场景应用同向发展的城市典范。

面向未来,北京经开区又规划布局了哪些前沿高精尖产业?郭萌表示,数字经济产业和星箭网络产业成为两大重点。按照“一基(数字生态)、两化(数字生产)、多场景(数字生活)”的工作思路,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建设。在我国已发布的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中,经开区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力军;经开区累计建成的5G基站合计2313个,实现5G基站全覆盖。

与此同时,北京经开区出台北京市首个支持星箭网络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推动星箭网络全产业链发展。在“火箭一条街”基础上,经开区组建北京亦庄星箭网络产业联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星箭网络产业生态。截至目前,经开区已落地中科宇航、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等9家火箭整箭研制企业,占全国所有持续投入整箭研发的民营火箭企业70%以上。

协同“三城一区”发展,加速成果转化落地

高精尖产业要发展,势必离不开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和研发机构擅长源头创新却受资金紧张、转化难的掣肘,企业亟须技术迭代又难以承担创新试错的成本风险,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如何助力企业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途中的空白区?

“北京经开区持续深化‘三城一区’联动机制,对接‘三城’高校院所,汇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在经开区落地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郭萌说。一方面,落实空间承载,与中关村管委会、三大科学城共建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经开区首批6家先导基地加速区挂牌,空间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提供服务支持,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对纳入计划的创新项目和服务机构给予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建立转化项目储备库。自2017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6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合计超过1200项。

不仅如此,北京经开区还培优育强企业,激发其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经开区建立健全梯队企业培育机制,编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机制》,推动企业拔节成长。其中,经开区建立创新梯队培育储备库,为“专精特新”企业逐一配备“服务管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经开区拥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在国家级经开区中名列前茅。此外,经开区高水平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评审市级权限下放工作,从研发激励、政策培训、认定标准等方面予以指导,截至目前,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12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2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2901家。

通过一系列配套服务,经开区厚植创新培育土壤。搭建全市首创的“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经开区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和成果转化枢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开区分中心,经开区为企业提供专利预审、快速维权、商标业务受理、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布局首批11家区内企业为离岸创新中心,经开区瞄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研发机构……截至2021年底,经开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148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5件,领跑全国经开区。

推出“科创20条”政策,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三十载科技创新,北京经开区不断刷新“成绩单”,走出了具有“亦庄特色”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新道路,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首都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围绕‘五个聚焦’,我们为来经开区干事创业的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全方位的政策大礼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简称‘科创20条’。”郭萌说。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增强产业链创新链自主可控能力。对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单位,经开区将给予研发投入最高50%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给予最高1:1的资金配套。

聚焦梯队企业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经开区构建雁阵式梯队企业库,针对北交所上市等事宜提供“管家式”精准服务;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对首次纳入经开区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给予相应奖励;支持企业开展颠覆性领跑技术研发,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首台(套)项目给予支持。

聚焦产学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三城一区”创新联动发展,经开区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标杆;强化产业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根据平台服务能力及效果,给予资金支持,发放科技创新服务券,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聚焦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开区鼓励共建创新中心,对创新中心获得资质情况,给予不同等次的支持;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鼓励大中型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根据研发费用增长情况,给予支持。

聚焦开放共赢,完善创新生态链条。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经开区以股权投资支持高科技高成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在全球智力密集地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根据其引入国际项目、人才团队情况给予奖励。

今后,北京经开区将坚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打造“亦庄科技”品牌,为建设一座创新氛围浓厚、营商环境一流的高端产业综合新城贡献科技力量,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记者 华凌)

关键词: 北京经开区 科技创新生态主题专场 三城一区发展 联动机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