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全球信息:SKG收割年轻人:碰瓷医疗器械 创始人2年套现近3亿
时间:2022-08-29 21:54:24

核心提示:

1.按摩仪可供健康人群使用,心血管疾病、心脏病患者,老人以及孕妇并不适用,但SKG品牌宣传中,对于类似禁忌事项讳莫如深,反而热衷于医疗器械擦边营销。

2.冠名综艺,王一博、肖战等顶流代言,倍轻松、SKG按摩仪因此受到大批年轻人追捧,在光环之下,SKG、倍轻松按摩仪屡屡被曝用户受伤,产品质量频遭质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SKG母公司2021年管理费用率占比高达14.74%;创始人夫妇两年从中套现2.93亿元。不禁让人疑问,SKG冲击上市,是否想要趁着天色尚好收割离场?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李猛

编辑|蒋浇

在低头族遍地的今天,颈椎病盯上年轻人。一边是不愿放下的各种电子产品,一边是不得不开始关爱的颈椎,于是,年轻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颈椎按摩仪,而后者也成为了当代青年“朋克养生”用品清单里的必备项。

借着这股热潮,网红颈椎仪品牌也是层出不穷,通过疯狂的广告宣传及明星带货,吸引到大量年轻人的追捧,甚至成功将自己送进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其中,既有已经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倍轻松,也有正在向A股发起冲击的未来穿戴,后者正是网红按摩仪品牌SKG的母公司。

然而,网红按摩仪几百上千元的售价和与之并不匹配的使用体验及功效,使得其经常被质疑是否为智商税,而屡屡被曝出导致用户受伤的新闻,也让人们对于网红按摩仪的实际价值,打上了更大的问号。

冠名综艺、顶流代言

被催熟的“网红按摩仪”

由于精准地踩到了年轻人的健康需求,原本只是广东顺德一家小家电厂家的SKG,近年来的发展迅猛。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SKG上线首款颈部按摩仪大获成功。由此开始,该品牌逐渐抛弃小家电业务,转而开发可穿戴产品。此后的2019-2021年,SKG的总营收持续增加,分别为7.92亿元、9.91亿元和10.60亿元。

快速增长的趋势下,今年6月27日,SKG母公司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在此之前,成立更早的倍轻松已于2021年登陆科创板,并成功拿下“网红按摩仪第一股”的名号,双方不仅主打产品高度重合,更是常年包揽各大电商销量排行榜的一二席位。

除了年轻人自身的颈椎病焦虑之外,倍轻松与SKG之所以能快速成为网红按摩仪中的头部品牌,在于一套屡试不爽的品牌营销打法。精致的外观设计,用科技感与时尚感包装产品,而巨大的流量扶持、明星代言,则负责进一步吸引年轻人的钱包。

这导致品牌的营销费用不断走高。

SKG母公司未来穿戴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销售费用分别是1.02亿元、2.10亿元和2.15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12.93%、21.21%和20.24%。其中,SKG的市场推广费支出,由2019年的5583.35万元一跃暴涨至2020年的1.65亿元及2021年的1.61亿元。

凤凰网科技梳理发现,自2020年起,SKG就一鼓作气先后拿下《这就是街舞》《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大热综艺的赞助商席位,还在小红书、抖音、淘宝等平台投放海量广告,并邀请多个头部主播带货。2020年10月,SKG更是大手笔签下内娱顶流王一博作为品牌代言人。

图|SKG冠名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

与此同时,倍轻松也没有闲着,不仅拿下了《向往的生活》第四季核心赞助商的位置,还于今年4月正式宣布购入无聊猿BAYC#1365。

无聊猿是NFT领域中最著名收藏品之一。根据etherscan网站,按当时的价格换算,倍轻松购入这只无聊猿花费了179万元。此外,2021年,倍轻松还官宣与王一博同为顶流的肖战为其品牌代言人。

然而,SKG、倍轻松并没有打算把赚来的钱用于研发上,即便它们2021年的毛利润率分别高达52.38%和56.69%。但研发投入上,SKG 2019-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仅占营业收入的2.87%、4.76%、7.05%。

另一边,主要依靠代工生产产品的倍轻松,2020-2022上半年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42亿元、4.85亿元、2.28亿元,同期研发费用则分别为0.37亿元和0.47亿元、0.30亿元,均仅为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左右。

“痛”不一定快乐

也可能让你受伤

疯狂营销导致销量大涨的背后,是关于颈部按摩仪就是智商税的质疑。

目前,市面上的按摩仪主要分为物理模式、电脉冲模式。顾名思义,物理模式就是通过机械模仿真人的手法按摩肌肉;而电脉冲模式则是通过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产生类似于针灸和按摩的效果。

而SKG宣称的独家“秘经通技术”和倍轻松强调的“中医古法按摩”,虽然概念新颖,但实际就是电脉冲与物理按摩,而这两种方案早已量产应用于整个行业,并未有真正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方有意无意地强调医疗功能或是医疗器械属性,SKG曾在宣传物料里强调,产品由“骨伤及疼痛康复专家联合研发”。此外,其官网也展示着品牌使命“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智能穿戴和医疗器械产品”。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SKG产品属于医疗器械。

另一边的倍轻松,则声称品牌多年深耕“中医×科技”领域。然而,既不在医院、药房售卖,又未曾公开展示过医疗器械相关资质认证的SKG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来吸引不知情的消费者,也为撇清自己留足了空间。

但问题是,按摩仪真的有效吗?无论是物理揉捏还是电脉冲按摩仪,本质上都是通过揉捏,震动和锤击等手段来实现按摩的效果。

福建省药监局曾在科普文章《网红“颈椎按摩仪”,能否拯救“低头族”?》中指出,它不适合脊髓型颈椎病、心脏病等慢性病人群,以及孕妇、儿童、70岁以上老龄人等。若这部分人群使用按摩仪,可能会有血流加快、恶心、气急等不适的症状。

2021年,南京李先生在使用SKG颈椎按摩仪后晕倒,随后被诊断为延髓可疑梗死。北京程序员小林也遭遇类似情况,他告诉凤凰网科技,使用SKG按摩仪后开始“头晕眼花”,询问医生后才知道,自己的颈椎劳损本就严重,按摩仪的刺激反而加重了病情。

图|南京李先生的诊断报告

然而,上述禁忌事项,凤凰网科技翻遍了SKG以及倍轻松的相关产品购买页面,均未发现有完整说明,最终询问客服才获得真相。

双双增收不增利的背后

SKG上市目的存疑

事实上,经过了早期的野蛮生长后,许多消费者已对按摩仪的功效有清醒认知。品牌想要继续收割并不容易,SKG与倍轻松都已经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未来穿戴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SKG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43亿元、1.32亿元,下滑幅度明显。倍轻松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营收2.48亿,同比增长15.29%;归母净利润为-988.98万元,同比下降188.84%,由盈转亏。

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受到挤压,这或许是SKG着急上市的主要原因,也可能埋着更多不为人知的野心。

招股书显示,2020、2021年,SKG母公司未来穿戴连续现金分红1.55亿元和1.6亿元,均高于同期全年净利润,创始人刘杰、徐思英夫妇从中获利2.93亿元。

此外,SKG在招股书上也明示,其2021年管理费用率(一般为员工工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劳动保险费)的占比畸高至14.74%。

这也不禁让人疑问,此番上市,SKG到底是想借资本之力发展,还是想要趁着天色尚好收割离场。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