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跌下“疫情风口”的Instacart,要翻车了吗?
时间:2022-04-08 10:53:40

估值暴涨又暴跌,“胡萝卜”厂的员工们受伤了。

——

文|Lianzi 编辑|VickyXiao

如果说2022年有那么一个公司备受瞩目、万众期待,那一定是Instacart。哪怕是几个月前看起来,这家已经创立十年的公司都显得一切向好——每个员工、投资人、背后的基金,都等待着它上市的消息传来。过去连续三年的疫情虽然打击了大量的企业,却意外让Instacart的发展坐上了火箭。

但这种向好趋势,却突然在今年被按下了暂停键。这家在此前一度成为美国第二大独角兽的公司突然主动宣布估值缩水,从390亿美金下调到240亿美金,跌去了近40%。就在上周,其投资方之一Fidelity也下调了对它的估值评估。

虽然Instacart对外给出了各种各样看起来不那么糟糕的理由,但实际上,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整个市场对它的预期,都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80后创业20次,终于有一次成功了

Instacart的创始人是一位印度裔年轻人Apoorva Mehta,他1986年出生在印度。

图片来自Instacart官网。右为Apoorva Mehta。左为Instacart新任CEO Fidji Simo。

出生后,他随父母迁居到利比亚。直到14岁,他和全家一起移民到加拿大。Apoorva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工程师专业,是一位根正苗红的工程师。毕业后他曾经在黑莓和高通担任过设计工程师、在亚马逊担任过供应链工程师。

2010年,他决定离开亚马逊来到硅谷寻找创业的机会。自此,他开启了自己坎坎坷坷的创业道路。 刚到硅谷的两年里,用“连续创业者”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他一共连续创业19次,中间不断变换赛道,变换项目,但都没有什么起色。直到第20次创业,世界上诞生了Instacart。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创业想法,他表示,在连续地失败后,他开始转变想法,尝试创业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面临的问题,例如超市购物。他表示:“创立一家公司的原因不应该是想要创立一家公司。创立一家公司的原因应该是解决一个你真的关心的问题。”

在决心打造Instacart后,他成为了自己的第一个顾客,也是第一个提供服务的采购员。他假装在App上下了一单,再自己假装是采购员,买来送到自家门口。这么煞有介事的一单,就是 Instacart这家公司的第一单业务。

值得注意的一个大背景是,在2009年Uber创立后,硅谷乃至全球都刮起来了一阵共享经济热潮。不少“送餐界的Uber”、“加油界的Uber”等等各界的Uber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Instacart正是那个时候“超市采购界的Uber”。趁着这股子共享经济的风,这些公司一起飞了起来。

之后很多年,Instacart一直处于发展阶段。直到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美国,造成多个主要城市“封城”。人们也渐渐对去超市感到恐惧,尝试利用Instacart减少自己暴露在人员混杂的超市的可能性。

疫情爆发后,Instacart一年的订单数量如同坐上火箭,上涨了500%。同时,平均每一笔订单的金额也上涨了35%。此外,Instacart表示,他们在2021年增加50%员工,同时加大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扩张支出。2020年4月,公司迎来了第一次盈利。

这些增长也让资本市场看在了眼里。疫情爆发后的两年里,Instacart的融资速度快得让硅谷所有创业公司眼红。

2020年6月,公司完成了一轮2.25亿美金融资;7月公司完成了1亿美金融资;在10月又完成了一轮2亿美金的融资,估值上升到177亿美金。

距离上一轮融资才5个月,2021年,Instacart再融资2.65亿美金,估值冲上390亿美金,是半年前的2倍还多。这一轮由a16z、红杉资本、D1 资本、Fidelity以及T.Rowe Price投资的融资并没有被冠以字母轮数,但却让公司估值大幅跃进,成为硅谷最有前景的,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而彼时,公司内外也是对于IPO进程的态度也是相当乐观。

可以说,在疫情最严重的两年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都对Instacart等一类疫情相关公司、疫情股变得非常有信心。当时类似的爆发式增长的疫情相关公司还有健身器材公司Peloton、流媒体平台Netflix、会议视频公司Zoom,甚至是在线文件签署公司Docusign都成了疫情时代的宠儿。这些公司股价一飞冲天,消费端更是一件产品难求。

在2021年末的各大美国财经媒体的年终展望中,Instacart都成为他们认为最值得期待的2022年IPO公司之一。

后疫情时代急转直下

实际上,2021年美国已经进入疫情的第二年,虽然疫情还有非常明显的反复和波动,但对于疫情股、疫情催生暴涨的公司人们已经开始警惕。

当时Instacart CFO Nick Giovanni对外公开表示,公司已经准备好应对疫情后时代的新常态购物习惯。科技媒体TechCrunch对此的解读是:“Instacart在对资本市场释放一种信息:不要认为疫情过后,Instacart的增长会是个问题。”

但回头看,2022年疫情的常态化,的确给了这家公司当头一棒。当疫情已经来到第三年,人们逐渐恢复了部分正常生活轨迹——出门自己购物、买菜已经重新成了常态。这时,人们对于Instacart的需求就迅速降低了。这其中也有Instacart在超市价格之上加价、运送费、杂费颇多的原因。

同时,整个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今年1月底,Netflix财报后股价意外暴跌21%更是加重了整个市场对于疫情股、疫情相关公司的担忧。当时相较于2个月前,Netflix跌去了大约48%,几乎腰斩。类似的Roblox在2022年开年1个月内下跌35%,DocuSign半年下跌62%,Peloton更是跌的只剩下最高点的15%。

这种对于疫情相关公司的信心丧失也波及了和Instacart有着类似共享经济模式的DoorDash。

截至发稿,DoorDash目前股价大约110美金/股,对比去年1月15日股价高点242美金来计算,已经下跌55%。Doordash的股价在很多人看来,对于Instacart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很多人注意到了类似共享经济外送服务公司已经出现了势头回落的趋势。

在这种大前提下,Instacart决定挥刀砍向自己——直接降低40%估值。针对主动缩水估值,Instacar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对于目前业务实力充满信心,但我们也不能幸免于目前的市场动荡。”

在自降估值后的一周,其投资方之一Fidelity也“补刀”,调低了对Instacart的估值。但和Instacart口中的整体市场不乐观不完全一致的是,Fidelity并没有调低其对所有公司的估值。例如其对于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估值在今年1月上调了16%,并在2月继续调高了6%。同时,其对同样有望在2022年上市的Reddit的估值并没有改动。

对于降低估值,去年离开Facebook加入Instacart担任CEO的Fidji Sim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不得不应对市场带来的现实。Instacart此举是希望用较低的估值来提高新员工和在职员工在股权奖励方面的收益。在他们看来,如果想要继续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就得让这些人以更低的价格持有公司期权,从而在上市后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

发布降低估值消息的同时,Fidji也强调,公司目前仍有超过10亿美金现金储备,也并不需要很快筹集更多资金。同时,她对外公布了一些公司的新动向。例如,Instacart会在未来短期增加产品品类范围,为合作超市提供广告展示和软件分析,以及尝试开拓15分钟送达服务。

“萝卜厂"员工不容易

因为Logo是根胡萝卜,所以在硅谷,很多人会笑称Instacart为萝卜厂。实际上,对于“为员工好”这样的说法,Instacart的现任员工们并不都买账。尤其是那些2021年以公司高估值加入的员工,并无法理解公司的这些“看似为员工好的举措”。当估值下调40%,已经获得的期权价值直接也少了40%。

在公布下调估值消息的前一天,Instacart就已经向员工公布了这个决定。

在Blind上,随处可见对此的讨论。在一个帖子中,有人询问消息公布后的员工士气如何。

有评论表示很多人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动力留在公司内部。同时,也有人表示,2021年中之后加入公司的员工薪资整个包裹已经比调整估值后的员工薪资低非常多了。他表示,这对于老员工来说,简直像在打脸。

有网友爆料表示,近期员工和投资人已经在私人二级市场出售自己持有的Instacart期权。他最近一直在EquityZen上收到推送表示内部有人愿意出售。“我也采访了几个员工,他们都表示公司内部士气低落。”他写道。这条留言目前没有被证实。

在华人工程师论坛一亩三分地上,同样也有对Instacart此次降低估值的讨论。内部员工表示公司并没有按照大家所预期的那样提出额外股票补偿等措施,非常让人失望。

可以说,在临门一脚即将上市的时期,Instacart意外经历了它的至暗时刻。

Instacart的故事还没讲完——无论结局好坏,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它2022年上市的消息。对于它罕见的自降估值,短期也很难给出一个结论,这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一个网友对于它的评论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谁还在用Instacart?它是一个疫情下成长的宝宝,但是现在却成了一个奢侈的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 instacart 共享经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