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为了我们的未来 我觉得应该取消996
时间:2022-01-01 10:02:27

大家好,我是差评君, 2021年马上要过去了。

辛苦工作的一整年的大家,有完成去年年末定下的目标吗?

今年,大厂们都陆陆续续取消了 996,它从 “ 福报 ” 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时模式。

曾经我们以追赶者的姿态,“ 合理 ” 地让 996 普遍存在过一段时间。

但如今时代变了,生产力工具革新后的我们,现在还需要 996 吗?

在这个新旧年交接的日子,我想跟大家聊( 骂 )一聊( 骂 ) 996 ,说些我对 996 的看法。

以下是文字稿 ▼

8 月 26 日,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了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确认不管你有什么奋斗者条例也好,规章制度也好,都是无效条款, 996 违法

除了国家层面,今年互联网大厂们都陆陆续续取消了 996 ,或者大小周。

可是即使是现在,我身边也好,网络上也好,我依旧经常遇到为强制 996 辩解的人,说奋斗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你要奋斗才能拿到自己的结果,还说这个国家就是因为大家努力加班才有现在的经济,取消 996 会伤害中国经济。

甚至前两天我还看到有图教室联合微博发布的调查,有 65.8% 和 56.4% 的高中生和大学生能够接受长时间的加班工作。

颇有围城的意思。

可是事实上来说,无论是从个人、企业甚至是经济来说,取消强制 996 都是利大于弊的。

取消 996 ,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吗?

首先讲一个前提,中国已经早已度过生产不足的阶段,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建立在消费这个基础上的。

所谓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

前两者都是消费,投资也是一种扩大内需,这两年疫情这么猛,全世界政府的解决方案都是撒币扩大内需。

为了刺激消费,企业们无所不用其极,消费主义不断地升级,不断地被异化,广告业不断地产生你从来没有的需求。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从消费主义中彻底逃离,除非有新的模式可以替代资本社会,毕竟它已经相对优越了。

但是消费总是需要时间的,你的生活被 996 挤占了,你就没有时间去逛街,去旅游,去消费了。

当然,资本想出了相当极端的解决办法。

我拿模型手办这个东西做比方。

一开始的模型手办,要么是 IP 衍生品,你看了一个动画,玩儿了一个游戏,对 IP 产生兴趣,淘一个手办回来;你看动画需要时间;要么是需要花时间去拼装,你买拼装模型回来最大的意义就是这个拼装的过程。

总之,你消费这些东西,都是蛮花时间的。

后来出现了泡泡马特这种东西。

太牛逼了,你买泡泡马特的盲盒,你对它的消费和使用,就在你打开盲盒的一瞬间就结束了。

所以我说,盲盒经济的本源,除了人类的赌狗本性,最关键的是现代人特别是 996 那帮人根本没有时间消费的产物。

同理,现代人的很多消费都被严重异化了,比如相机买来是不拍照的,就是为了收藏器材,游戏买来是不玩儿的,都是为了 steam 喜加一。

即使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消费都是需要时间的。

996 的工作大大挤占了消费时间的同时,大量需要时间去消费的产业需求就会严重不足。

这甚至影响了内容消费领域,长视频、书籍、电影、单机游戏,都是奢侈的消费,大家只能选择更廉价的快感,去满足自己的精神,让无论是文字、视频、游戏都充斥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除了消费时间,就消费能力本身也受到了损害。

因为 996 对于企业最原本的逻辑,是希望你两个人做三个人工作,但是支付你两个人的工资。最好的情况,也就是给你加班费,用两个半人的工资去支付三个人的工作。以此来压低用工成本。

而这样本来需要三个人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付两个人的工资,就会有一个人的消费力原地消失。

即使是有工作的这两个人,让强制 996 继续下去,这两个人的长期报酬也很不乐观。

因为劳动力在现代社会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存在供需关系。

让更少的人做更多的工作,让工作机会供大于求,进一步压力了这两人本就不高的薪水,更不用说这种压低用工成本的方式还顺便压低了需要缴纳的社保金额,让政府的社保收入降低,让原本就因为老龄化捉襟见肘的养老金越发雪上加霜。

1933 年大萧条时期,拯救美国的罗斯福,都知道要靠规定最高工作时间和最低消费工资来提振消费。

当然以上的假设是建立在 996 能提升成效的基础上,这在普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成立。

但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产业也在努力升级,越来越多的工作难以像车间工人一样用工时来衡量,工作成绩的上线可以很高,也可以完全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制 996 根本提升不了成效,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有或者正在经历 996 的话,你应该知道 996 都是怎么运行的:

早上 9 点到公司,和同事聊聊天,倒杯茶,回复一下信息,一下时间就到了快要午饭了。这时候就开始考虑午饭该吃啥了,这可是一天当中最难做决定的东西啊。

到了下午,大概可以工作一会儿

晚上吃完晚饭就更不用说了,这段时间有几个人是可以专心工作的,顶多在晚上 9 点了同事陆陆续续走了之后安静了你还能工作一会儿。

工作到 10 点,哇工作好累啊回家睡觉了。

因为此甚至产生了各种灿烂的摸鱼文化,而且在工作上几乎是人均拖延症晚期。

有很多人其实还是会反思的,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应该努力一些。

有人把这个事儿归结为自制力的问题,甚至会去某乎搜一些文章,如何加强自制力,还会用一些番茄工作法之类的来控制自己。

但在我看来, 996 在这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我是不相信大部分人从毕业参加工作的那一刻起,就说我立志要做一个摸鱼和拖延的人,如果有的话麻烦在评论里打出来让我见识一下。

大家在初入社会的时候总是怀着一些奋斗的信念,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在那个阶段大部分人还是很努力,效率很高的。

黑格尔和马克思对于劳动异化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本来就有为他人做贡献的需要。

换句话来说人可以靠为他人做出贡献来满足自我的成就感,人生的意义本来就应该是劳动。

努力工作的你应该让你充实而快乐,可强制 996 ,无限放大了工作对于人的消耗。

这样的制度,对于这种成就感和生产积极性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实际上现代人的大部分的工作内容在促成交易。

你为了争取客户花了 100 个小时,我就要为争取客户花 120 个小时,明明本来大家是可以花 60 个小时完成交易的,硬生生被卷成了 996 ,所以对于工作效率,强制 996 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提升。

特别是当中国已经度过了堆体力的阶段,甚至度过了堆脑力的阶段要开始拼创新的时候, 996 相对于 955 ,更会产生负面效果。

西方在评价东亚奇迹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 克鲁格曼 ( Paul Krugman ) 在《 外交 》杂志上泼了一盆冷水,称日本并非 “ 经济奇迹的典型 ” ,而亚洲四小虎更是 “ 纸老虎 ” ,与 50 年代的苏联无异。

" 亚洲的繁荣是高投入创造的数量增长,而非效率提升,建立于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 "

1997 年,亚洲用一场剧烈的危机和灰飞烟灭的财富验证了克鲁格曼的预言。

世界银行适时出版了一份新报告,题为《 东亚奇迹的反思 》。克鲁格曼则再度出击,称亚洲的增长 “ 主要来自汗水,而非灵感。 ”

如果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始终在靠 996 来换增长,又能走多远呢。

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如果能持续靠肝来换成长,是绝对不会想到要提升效率和创新的。

当你的领导和甲方要你从方案 1 改到方案 100 然后再改回方案 1 的时候,就是因为的你劳动时间是可以无限压榨的,如果某个项目时间特别紧,往往就不改了,效果还挺好,不是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996 的取消,这种浪费资源的甲方和领导恐怕会少一些,咱们的愤怒也会少一些。

所以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个人,强制 996 都只能带来负收益。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我们应当有选择不 996 的权力

努力当然是宝贵的品质,我敬佩心甘情愿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努力向前的每一个个体。

但强制 996 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没有退出这个选项。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允许一个人在工作时间内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应该允许那些也应该允许一个人选择平凡。

而现在 996 制度正在被取消,可在心里的 996 ,却很难消失

我看到很多 996 和大小周制度消失后,很多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到了该下班的点不敢走。

更可怕的是所谓的大厂病,我不断看到文章,讲述在企业取消 996 之后,那些不会过周末的大厂人,又走回到办公室,不管有没有工作要做,装作努力的样子。

所以,比起法律明确立法取消强制 996 ,更重要的是劳动者自己,得明白强制 996 没有任何正义性,也没有任何意义,它不会让你的人生更好,甚至也没法让这个国家更好。

社会需要我们有时间,我们自己也需要。

我们有时间要敢于做那个第一个迈出办公室的人,敢于做那个享受周末阳光的人。

也许让劳动的意义回归劳动本身这事儿还很遥远,但取消强制 996 依旧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021 年即将过去,希望每个在看视频的你,在 2022 年,都能不被强制 996 束缚,能找到自己愿意努力的事业。

关键词: 企业 大厂 工资 现代人 克鲁格曼 模型 经济 外交 甲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