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办公室大迁徙 谁抓住了后疫情时代职场新机会?
时间:2021-12-27 15:01:21

作者 | 林檎

编辑 | 梓

封面来源:Medium

眼下,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的员工们恐怕正在经历一场特别的“迁徙”——重返“物理职场”。

在经历 COVID-19 疫情导致的数十个月的居家办公之后,一部分美国公司重新宣布回归办公室的计划。

但一切已经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了。人们的职场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说,全球范围内,员工必须适应远程工作,与同事和客户保持有效的沟通、生产力和融洽的关系。这也给涉及职场场景的APP开发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如果要在后疫情时代让业务更进一步,他们必须敏感地察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

01

远程办公后,

这个职场“树洞”的新发现

“美版脉脉”Blind发现,用户习惯已大不相同。

Blind专门服务职场人士,为同家公司职员间或是同产业人士提供匿名交流平台。

疫情之前,它的用户使用高峰往往集中在通勤时间,包括早上 8 点到 10 点,然后是下班后晚上 10 点。疫情以后,各个时间段登陆 Blind 的用户都出现了。相比之下,现在这个使用时间曲线变得更加平缓了,新的高峰是下午 2 点。与此同时,用户的使用频次也保持在大约 13-15 天内登录 30 次。

更高频次的稳定访问,也让这家公司开始重新挖掘新的成长机会,进一步地发挥其“畅所欲言的安全空间,引领真正开放的沟通”的作用。

Blind 认为,自己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对政策及其雇主的看法,因此,这家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围绕这一点构建工具,以帮助企业的人力资源团队提供更好的洞察力。毕竟,随着远程工作的普及,特别是在科技公司,内部渠道在职场信息提供中权重下降,加上物理办公场景的存在感削弱,公司文化的塑造难度升高。

这个时候,该平台为员工表达对政策和雇主的想法提供了更好的、真实的实时线索,拥有了更高价值。

真实是Blind成立以来立足市场的根基。

图片来源:IEE Spectrum

2015 年,Blind团队首先在韩国推出了这款应用程序。创始团队开发Blind 的“导火索”,来自创始人Sunguk Moon 和 Yung Joon Jung的亲身经历:两人原先所在公司有一个内部论坛供员工交流,但是有一次,由于出现了一个让高管们颇感不爽的敏感话题,大家在这个话题下说真话,论坛就这样被关闭了。

于是,他们便想到创造这样一款产品。随着越来越多韩国员工在这个app爆料公司丑闻(尤其是大型公司)并呼吁改善工作环境,Blind的韩国用户群迅速增长超过百万。

一年之后,趁热打铁,团队决定将Blind扩展到美国。尽管许多美国科技公司声称,已经在组织内搭建强大的公开沟通和坦率的反馈系统,但CEO Sunguk Moon 仍然注意到了“裂缝”所在。

Moon 通过研究和采访意识到,当涉及到签证问题的歧视和骚扰时,非美国公民在公司中几乎没有发言权。与此同时,公司的一些主要人群(例如白人男性工程师)难以与他人公开交流,因为他们害怕被视为种族主义者或性别歧视者。

也就是说,韩国职场面临的社交高压问题,美国职场同样也有类似的对应。Blind 的打法是,先重点吸引微软和亚马逊的韩国员工,再扩散到其他人群。很快,Blind 成为硅谷工程师们的“树洞”,在优步、Facebook和谷歌等科技巨头中流行至今。

Blind表示,通过自家自有专利的基础设施,用户用于验证的工作电子邮件与用户帐户行为是“失联”的。Blind 本身无法将用户在 Blind 上的活动追溯到电子邮件地址。

而且,得益于Blind对其社区氛围和社区文化的维护,作为一款“树洞”社交软件,它没有在小道消息、假新闻滋生的沼泽中沉没。相对于引爆媒体的公司负面新闻,Blind中被讨论最广泛的问题,大部分还是各大科技公司的发展动态、职场建议、跳槽技巧等等。

“与这些公司官方渠道相比,职员们在我们的平台上更加诚实……Blind可能是人们自愿前来、了解各类公司政策看法的唯一平台”,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Kyum Kim 表示。

如此看来,结合Blind的优势开发面向企业HR的工具,虽然有一些理想化,但也并非只能纸上谈兵。最大的挑战在于,保护其用户身份的同时,实现为公司HR部门“提供真实的、整体的职场洞察力”的承诺。

为此,该公司在今年特别聘请 Young Yuk 担任首席产品官,其在消费者和企业方面的经验或将适合 Blind这项将职场社交网络与 B2B 产品相结合的新业务需求。资金方面,Blind 还在不久前宣布获得3700万美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是韩国风投Mainstreet Investment。

当Blind将目光聚焦现役职场人士的新需求时,另一家“圈外”公司——TikTok,则观望到有这么一群职场预备役,正准备接受职场的洗礼。

02

TikTok试水GenZ职场社交

大量数据清晰地表明,新冠疫情扩大了专业人士、低薪阶层、年轻人之间现有的差距。GenZ由于正处在从大学到社会的阶段,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最主要人群之一。

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在使用TikTok。

数据显示,使用 TikTok 的用户群体中,本身就有 60% 都是 95 后。这几年,他们正好作为新晋的本科、研究生毕业生,也正是初入职场的阶段。并且,他们每天在 TikTok 上花费的时间平均长达到一到一个半小时。

TikTok 上一位名叫Julian Parra的用户就发现,自己创作的职场短视频内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0年,这位 22 岁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正式职业—— IBM 企业绩效管理团队的产品经理。在正式就职之前,由于有大量空闲时间,Parra 开始使用 TikTok 与同龄人分享他对找工作的了解。作为一名学生,Parra曾在巴布森职业发展中心工作了三年,所以这个主题对他来说轻车熟路。于是,他试着用短视频的方法呈现他关于职场的看法。

虽然TikTok上仍以数以百万计的娱乐类视频用户为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用户开始转向在该平台寻求职业建议,Julian Parra这一类内容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尤其新冠冲击就业市场,有危机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行动,不放过任何和职场相关的线索和信息,社交平台正是他们获取这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仅在 2021 年 2 月中旬,#careeradvice 标签就吸引了 8000 万次视频观看。

图片来源:TikTok

注意到这个趋势, TikTok 马不停蹄火速开发了 TikTok Resumes 。用户可以在TikTok终端平台内搜索 #TikTokResumes 标签找到简历功能,也可以进入 https://TikTokresumes.com/,在这里,求职者可以使用工具制作并提交自己的视频简历,也可以搜索招聘信息、找到优秀的TikTok视频简历案例,查看TikTok创作者发布的职场主题视频等等。

图片来源:TikTok

Jade Walters是TikTok Resumes 的用户之一。她曾在线下面试中倍感压力,听说了视频简历这个功能后,她便尝试上传了一段时长一分钟的视频简历,主要画面是她大学经历的照片和详细描述她取得的成绩的画外音。

很快,她收到了大量的积极反馈,TikTok 用户称赞她的努力,间接提升了她在雇主中的形象。Walters认为,制作视频简历比调整文本简历、再通过求职门户进行马拉松式申请要有趣得多,“与一张纸相比,雇主真的可以更仔细地了解申请人。它展现了我的热情、创造力和动力”。

TikTok 全球营销负责人 Nick Tran 也表示,其实,在TikTok Resumes 推出之前,已经有一批用户因为从 TikTok 走红而收获新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不尝试将这个过程正式化?

图片来源:TikTok

Tran 还认为,通过TikTok Resumes ,一群年轻数字原住民将被鼓励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技能和创造力(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而这些能力此前可能难以通过书面文字充分展示。“这是一个了解求职者的热情和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的机会,简历中再多的感叹号,也无法像视频那样栩栩如生”。

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鼓励用户 "创造性地、真实地展示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并在向TikTok发布视频简历时在标题中使用#TikTokResumes"。

不过,目前TikTok的这个试水项目暂时结束了,其官网显示,用户可以等待下一轮的开启。就第一轮的试水来看,至少浏览量是不错的,功能上线短短 24 小时内就达到7500 万的浏览。

图片来源:TikTok

有外媒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说,TikTok会加大这种招聘服务的投入,已有不少雇主自然而然地被 TikTok 及其全球 7 亿用户所吸引。至少,有意招募 Z 世代员工的公司不会不重视这个平台。

诚然,许多人都认同TikTok Resumes能在招聘过程中引入更多创造力,但招聘领域的从业者却对其效率仍持怀疑态度。职业教练JT O’Donnell就表示,这个概念“很酷很新颖”,但自己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这样效率真的太低了。

总而言之,目前Blind和TikTok一个从“树洞”切入,一个从视频简历切入,最终还都想帮助企业的HR们解决问题,在职场社交上算是殊途同归,后疫情时代,职场场景还有哪些机会具有更大的创收想象力?

文末互动:

你认为职场社交还有哪些可能性呢?你看好“美版脉脉”Blind吗?

关键词: blind 职场 用户 疫情 公司 tiktok 视频简历 雇主 职场社交 员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