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高速增长暗藏“隐患”,三盛控股连续“卖子”,回笼6亿资金
时间:2021-11-17 21:10:09

撰文| AI财经社 廖凯

编辑| 董雨晴

许多房企正走在“自救”的路上,不论是70亿元个人资金,还是无息贷款,地产行业大佬们并没有“躺平”。

11月16日,三盛控股选择出售两家子公司回笼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公告显示,三盛控股拟以6.21亿元出售哈尔滨利福商厦有限公司及嘉标商厦(青岛)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分别作价3.5亿元和2.71亿元。三盛控股表示,出售的公司将用于未来的潜在投资机会或用作本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回笼资金的意味显著。

作为一家福建起步的地产公司,其母公司三盛集团在1988年以橡塑发泡等实业起家,2001年才开始试水房地产,是一家跨界房企。

在三盛集团的扶持下,三盛控股近几年增长迅猛,其在2018年到2020年期间,营收从9.34亿元增长至87.79亿元,增长超过9倍。2020年,尽管地产行业开局不顺,大多企业增长也迅速放缓,三盛控股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76%,成为行业中又一匹“黑马”。

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继续保持着不错的增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三盛控股实现营收51.32亿元,同比增长199%,净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394%。

上半年实现了311.61亿销售额,也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41.28亿元。

不过,高速增长下,需要时刻警惕风险。房地产行业遭遇的阵痛,正在给无数企业敲响警钟。

立志在2022年实现总资产、销售额双千亿的三盛控股,成长压力并不小。有业内人士认为,“双千亿”的目标正在给三盛控股带来困境,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后遗症开始显现,例如违规施工、毛利率下滑等状况相继出现。

或许在面对行业危局时,主动放慢脚步,才是明智之举。去年以来,房企面对“三道红线”,警惕着资金流动性带来的风险,不少企业开始选择主动放慢增长速度,以寻求规模与稳健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毕竟三盛控股的高速增长,已经让公司“三道红线”从一条踩线,跃升至两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三盛控股现金短债比为1.79倍,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53%,净负债率169.2%。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现金短债比继续维持在去年相当的水平,即1.7倍;但是剔除预收账款及合约负债的资产负债率增高近25个百分点,达到78%;虽然净负债率从169.2%下降至126%,不过还是超过了100%。三盛控股的“三道红线”融资档,今年从“黄档”升至“橙档”。

在中期报告会上,三盛控股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牟谦表示这次“三道红线”的加码对于三盛控股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也强调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杠杆率的水平,让公司回到“三道红线”的安全范围之内。

但是面对三盛控股的潜在风险,投资者仍然需要保持警惕。据投资者网报道,三盛控股在7月的并购中,引发了“明股实债”的质疑。其在2020年财报显示,少数股东权益占比66.58%,而少数股东利润损益占比仅为4.9%。

除此之外,在上周11月9日,三盛控股还发行了年利率为12.5%的7000万美元票据,用于2018年债券的再融资,票息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来看,“三道红线”升档,高息融资等状况,会逐步蚕食三盛控股的经营收入空间和利润,一味的追求高速增长,对于企业而言,难言美好。

今年以来,三盛控股几乎已经停止拿地,其董事会主席林荣滨也明确表示,下半年面对拿地一事三盛控股不会盲目冲规模。应对眼下风险,穿越周期,或许才是房企当前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 红线 房企 地产 资金 资产负债率 销售额 短债 账款 风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