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国家出手!违规App全慌了,连夜更新!
时间:2021-11-09 09:10:11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在" 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 裸奔”。

这几天,很多朋友应该都会遇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App都开始更新了自己的 《隐私保护协议》,当我们点进应用的时候,都会跳出来这样一个弹窗。

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什么这些应用会“齐刷刷”的突然更新协议?

归结到底,这件事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在于一项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项政策在8月20日通过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表决,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实行。

新政策的出台,对整个行业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这意味着这些App 再也不能过度收集我们的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贩卖个人信息这些情况将再也不会发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App火速修改自己的隐私保护协议,让他们真正有所忌惮。

在数字化时代,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在个人信息被大肆收集、贩卖的今天,车主信息、移动电话号码、股民信息,房主资料等等,已经被数据代理商大量兜售,卖给了相关行业,比如房产公司、保险公司等等,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就是在裸奔!

01

2020年,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自己的团队做了一项“手机软件打车”调研,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打了800多次网约车,总计花费5万多元。

这800多次的打车中,孙教授针对了不同距离段、不同时间段、以及早晚高峰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并且和2017年团队调研的打车报告对比,终于在2021年2月17日,发布了「 2020年打车报告」。

这次调查孙教授一共招募了20多名在校大学生,一共收集到总样本836个,其中有效样本数为821,样本有效率98.2%。

这份报告所展示出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都 指向打车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的事实!

图片来自:老孙漫话

首先,这些用户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区分的关键,则是在于手机品牌和型号, 手机的价格越贵,接单的车型就越“舒适”,这其中当属苹果手机,更是“贵中之贵”,安卓手机则是根据手机价格来进行区分,价格越高,越容易叫到更贵的车型。

此外,在同一时间段,打车人越多,打车费的价格也会有所浮动,并且 熟客打车的价格要比“新客”更贵一些,并且打车软件也会为新用户提供优惠券以及“升舱”福利,而老用户获得概率要更低。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杀熟”案例,除了打车平台,比较常见的还有外卖、酒店等,普遍都存在打车问题。

此前就有新闻报道一女士用两部手机在某平台订酒店,价格显示不一致的问题。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在某外卖平台也遇到了大数据杀熟的情况,新客比熟客要多出2元的优惠券。

这样的问题还有购物平台搜索产品,不同ID价格不同的情况,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在如今已经比比皆是,我们的个人隐私已经完全暴露在这些平台下。

前段时间有一件事也吵得非常火热,我们在电商平台搜索“ 电饭煲”这三个字,看前四个搜索出来的商品,如果都在300元以下,平台就已经给你打上了“屌丝标签”,而如果你所搜索到的商品金额比较大,3000块以上的,则是被打上“人傻钱多,速来”的标签。

经过很多网友的测试,这件事确实属实,不过遗憾的是,今天再搜索,则都展示为300元以下价格的产品了,可能由于舆论原因,已经“处理”掉了这个问题。

当我们下载一款App,并且点击了《用户使用协议》之后,我们所授权的数据都会被软件开发者记录下来,并且这个数据将会处于持续被收集状态,一直到这个账号注销,你的设备识别码、手机号码、性别、身份证号、兴趣爱好等等,都会被收集并且存储,形成有针对性的推荐,反作用到我们的身上。

此外,如果授权了地理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剪贴板信息等等权限,甚至你的个人轨迹路线也被收集下来,你到哪个城市,就会有哪个城市的广告推送给你。

这些数据经过数据代理商或软件公司的收集、交换,甚至竞价拍卖,可以让不同商家之间的用户画像同步到一个人,这样一来,每个设备的“ 用户画像”可以说是非常清晰了,这也是俗称的「 大数据共享」。

一段时间下来,遍布全球的多家公司都更新了关于你的信息档案,而你却从未跟他们打过交道,这一切都在暗中操作,谁都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转手了多少次。

02

个人信息泄露这个毒瘤,国家已经惦记好久了, 早在2018年9月7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就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当中,2019年12月16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委员长会议原则通过,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被明确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完成三次审议,并且在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 自202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

它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将共同编织成一张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网”,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一次在网页上的点击,都会在虚拟世界中留下脚印,如何去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以及流通,已经迫在眉睫。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推出,可以说是给我们的 个人信息上了一把“安全锁”。它规定了各应用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或提供和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进行“大数据杀熟”,同时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也应设置显著标识。

这项规定的推出,除了在法律层面对企业有所约束,同时也让人民群众对个人隐私有了新的认识,面对互联网平台愈发强势的地位,想要降低隐私泄露概率, 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市场的力量才能更好的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关键词: 个人信息 app 价格 用户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个人信息保护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