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挑战开发极限逆转递减,长期稳产千万吨
时间:2021-07-28 10:49:19

辽河油田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重要组成部分,自1970年开发建设以来,目前已累计生产原油4.9亿吨,产量位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位,贡献财税2900多亿元,为支持国家建设、繁荣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手中有粮心不慌。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以下简称辽河油田)扭转已开发油田产量递减的局面,同时立足富油气洼陷,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进行开采,相信辽河油田实现千万吨持续稳产仍然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7月25日,辽河油田开发事业部主任武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最新资源评价显示,辽河油田剩余待探明资源量依然广阔,潜力巨大。

辽河油田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重要组成部分,呈现断层多、储层类型多、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油品类型多、稠油埋藏深等特点,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被同行喻为“地质大观园”。自1970年该油田开发建设以来,目前已累计生产原油4.9亿吨,产量位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位,贡献财税2900多亿元,为支持国家建设、繁荣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逆转递减,长期稳产千万吨

“十一五”以来,由于资源接替不足,辽河油田已开发油田陆续进入递减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期,国家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辽河油田积极响应落实‘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国家战略决策,强力推进五项重点工程,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全面逆转产量递减态势,实现了千万吨油气产量的长期稳产。”武毅说。

在十余年资源接替不足,储采失衡条件下,辽河油田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挑战开发极限,实现了连续35年千万吨以上稳产,创造了“小面积、大贡献”的惊人业绩。

一组组统计数字诠释出辽河石油人的实干与担当。依靠科技增油,辽河油田阶段增加可采储量1.3亿吨,老区提高采收率10.7%,综合递减率由11.4%降至5.4%,多产原油1870万吨。

作为我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以稠油开发为主,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稠油蒸汽吞吐、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与工业化推广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15年,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揭牌,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再创新夯实了基础。

结构调整,建百亿方气库

近年来,辽河油田积极发展新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多元化发展。其中,辽河储气库群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未来将建成9座储气库,库容量达到286亿方、工作气量143亿方;在落实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相关要求方面,经前期评价,辽河油田适合CO2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地质储量达9.9亿吨,其兴曙工业化试验区被列为中石油首批工业化先导示范区。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辽河油田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瞄准创一流目标,奋力书写“千万吨稳产、百亿方气库、流转区效益上产”三篇大文章。辽河油田规划油气当量将持续上升到1200万吨以上、储气库库容量达100亿方以上,鄂尔多斯流转区油气当量突破50万吨。同时,辽河油田将强化油品结构调整,高凝油、稀油产量占比由40%升至50%;强化天然气生产,由2020年的7.2亿方提升至2025年的23亿方;强化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储气库扩建进程,CO2埋存能力达到100万吨。

辽河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金利表示,为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辽河油田将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光荣传统,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把千万吨稳产的重担扛在肩上,坚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精神,在做优中做大、做大中做强,全面开启油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郝晓明)

关键词: 稳产千万吨 发极限 油气盆地 储层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