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福建农林大学破译茶小绿叶蝉基因组 有望找到绿色防控的新途径
时间:2021-07-16 09:32:57

茶小绿叶蝉又叫作小贯小绿叶蝉,茶树受其病害严重时导致茶芽枯死脱落,茶树冠顶部呈火烧状,而被称为“叶蝉烧”。由于其可迅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种群快速定殖扩张,并具有强大的抗药性而让人束手无策。如今,这种茶园最难防控、最主要之一的害虫,有望找到绿色防控的新途径。

记者15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近日同时上线了该校尤民生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首个染色体级别的茶小绿叶蝉参考基因组。该团队在此基因组基础上,揭示了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性机制以及体内抗药性的产生机理。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由于茶小绿叶蝉的为害,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每年茶产量损失约为15%-50%,重灾年份甚至会出现无茶可收的现象。目前,针对该虫的防控手段仍然依靠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这不仅降低了茶叶品质,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且使茶小绿叶蝉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导致许多茶叶产区陷入农药越用越多、虫害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据研究人员介绍,本次发布的茶小绿叶蝉基因组是目前半翅目昆虫基因组组装连续性、完整性最好的基因组。他们发现,茶小绿叶蝉体内的嗅觉受体CSP基因家族产生了明显的扩增且在染色体上出现成簇排列的现象,这与该虫识别、定位茶树气味密切相关。此外,茶小绿叶蝉体内的P450基因家族中的CYP3和CYP4亚家族出现显著特异性扩增,而这两个家族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基因亚家族,与小绿叶蝉抗药性的产生息息相关。

专家认为该基因组的破译为阐明害虫的地理起源、进化历史和灾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害虫绿色防控、减量使用农药和茶叶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曹佳奕)

关键词: 福建农林 茶小绿叶蝉 蝉基因组 新途径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