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发展商业航天别忘了太空旅游 商业航天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呢?
时间:2020-11-19 14:37:16

人类自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以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人类本身不但进入了太空,还将足迹留在了月球上,目前正在为载人火星任务做准备。人类的航天事业也在政府资助的各类任务,如科学探索,公益性的应用服务(包括如气象、资源、海洋、灾害监测等),以及国防等领域的需求牵引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航天任务的经费来源,除了少量卫星通信的经费是直接源于市场以外,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政府项目。各国的航天局都是政府机构。这与航天技术的政治性和国防属性不无关系。也正是由于如此,整个航天工业的市场经济机制,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没有充分的得到利用,使得价格和质量都没有做到最优。

这种现象直到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新航天的兴起,才逐渐得到了一些改变。我国自几年前开始鼓励商业性质的企业进入航天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数量已近200家。

然而,如果我们对我国目前商业航天企业的项目来源做一个分析,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初始投资虽然来自民间,但是这些企业都很难在民用市场领域找到用户。任务仍然主要是来自于政府项目,即便不是国家任务,也多是地方政府任务和不同行业如电力、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的任务。还有部分来自于教育领域,但是教育领域的经费主要也是来自于政府的教育经费,只有极少数是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因此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这样的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不能不使人开始担忧。如果他们是以创新为切入点,为政府项目提供了国营航天企业无法提供的服务,则可以提升政府在航天领域里投入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如果他们只是重复国企的工作,仅以低成本参与国家任务的竞争,实际上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搞不好还会成为干扰。因此,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利用创新的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将蛋糕做大,特别是发展出民用领域独特的市场来。

那么,商业航天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太空旅游就是一个非常大、能够创造巨大利润的民用市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应该永远待在摇篮里。这里说的人类,不应该仅仅是指几个宇航员,或仅仅是几个亿万富翁,而应该是普通的民众。当然了成千上万地走出地球,来往于地球和太空之间、地球和月球之间时,人类对地球和自身的理解就会突破仅限于生活在其表面时的认识。这对于保护我们行星地球和确保人类文明永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无论是在航天技术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还是在我们这里,发展太空旅游的最主要的障碍就是成本。而其成本之所以如此高,除了地球引力的因素以外,还有就是前面说到的长期以来承担政府项目的企业逐渐形成的不计成本的“万无一失”的要求。这样严格的要求对于政治、国防任务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商业性质的太空旅游就不一定是必须的了。

为此,我们需要尽快做的是:在社会层面,加强太空旅游对人类发展的意义的宣传,鼓励以太空旅游为目的的科普、科幻和教育类的宣传出版事业的发展;在政府层面,应该通过设立鼓励政策,支持以太空旅游为目标的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在商业航天企业层面,加快对廉价的、创新的天地往返技术,太空资源的就地利用技术,以及高速天地通信等技术的研发;在金融业资本业层面,应该积极参与到和太空旅游事业相关的创业投资中来,共同推动太空旅游的发展。

相信如果我国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一定能够在商业航天领域赶上时代的发展,不再错过这个人类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 商业航天 太空旅游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