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科技 > > 正文
买“虚拟猫”为升值 突遇App“跑路”
时间:2020-08-28 14:41:37

今年年初,一款名为“喵喵”的App上线,用户可以在App上购买虚拟的卡通猫咪,然后通过“饲养”并转卖给下家赚钱,转卖一只虚拟猫咪的“盈利”至少能达到购买时价格的 10%,这也让很多人在这款 App上“养”起了虚拟猫咪。

但从 8 月初开始,这款 App 开始出现无法顺利“卖猫”的情况,到了 16 日,该款 App 则彻底登录不上,这意味着很多用户在这款App上投入的买猫款收不回来,此时,很多用户才发觉自己上当并报警。相关律师表示,这类App是典型的“互助盘”,其本身涉嫌违法。

买“虚拟猫”为升值 突遇App“跑路”

湖北咸宁的霍先生27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是今年7月份通过朋友介绍,知道这款名为“喵喵”的App的。

“朋友当时说自己在这个App上赚了钱,还给我看了他的交易记录,几天就赚了几千块钱,搞得我也很眼馋,就跟着投了几千块钱。”霍先生说,“操作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在App上买一只虚拟猫,可以购买‘猫粮’饲养,让猫咪的‘价值’增加,每种虚拟猫咪有不同的收益率,‘增值’之后再卖给别人,最少也能保证升值10%,有的还可赚更多。”

看着自己买的第一只虚拟猫逐渐“升值”,霍先生在随后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又陆续购买了多只虚拟猫,“平台上标注着的虚拟猫有很多品种,包括喜马拉雅猫、缅因猫、短尾猫等,购买价格多在3000元左右,我一共投入了1万多元。”

霍先生满心以为能够等到虚拟猫咪升值后“卖猫”赚钱,但到了8月初,他发现App经常无法登录,16日以后则彻底无法登录。

“这意味着我投入的1万多块钱无法取出,询问客服也没有答复,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我就报了警。”霍先生说。

有人明知是骗局依旧“往里跳”

只是心存侥幸

北青报记者从喵喵App用户处了解到,确实曾有人从该App中赚到过钱,但是那些用户都是前期已经“跳”出来的人,而后加入的用户,钱就会被套入其中。“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是骗局,但是觉得只要App不‘崩盘’,就依旧能赚到钱,所以还是有人愿意冒险,可是一旦‘崩盘’,那投进去的钱可能就彻底拿不回来了。”

从事互联网游戏开发的徐先生27日告诉北青报记者,这类App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不断变换形式,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以前还以“养鼠”“养花”的形式出现过。“这种App收到钱以后并没有‘造血’能力,它只是用后边加入用户的钱,去填补前面用户的盈利,如果没有更多新的用户加入进来,那最后只能面对崩盘。”徐先生说。

受骗人已达数千人

多地公安部门已立案

通过此前喵喵App在网上的广告,北青报记者了解,喵喵App的运作模式就是所谓的“互助盘”,通俗来说就是用户1将钱打出去,用户2再给打回来。例如用户1打出去1万元,这笔钱在外边待几天,后台系统会匹配给用户2或用户再买回来,不确定谁会把钱打给用户1,但打回来的钱会有至少10%的收益,但这部分给用户1的收益,其实是来自于后面的用户2或者用户3。

北青报记者昨日从搜索网站上查询后发现,在喵喵App的贴吧上,目前已经有人专门成立了“维权”群,其中的用户多是在该App无法登录之前没有将虚拟猫“出售”出去的。北青报记者加入了一个喵喵App的用户群,该群一共有66名成员,全部都是将钱投入买虚拟猫咪却没有收回钱的人,成员来自河南、安徽等地,其中绝大多数是90后,他们投入的钱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我去年大学刚刚毕业,投进去了两万多元。”群里的一位成员小朱说,“开始玩的时候只投了几千块钱,赚了几次钱后就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去了。”北青报记者从多位喵喵App用户处了解到,他们均已经向当地的公安部门报警,目前,杭州、郑州等多地的公安部门也已经对此立案。有媒体报道,目前统计的受骗人数至少有数千人。

关键词: 虚拟猫 警方已立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