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网站在29日消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已经完成了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于近日正式入网,使用测距码编号61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今年的6月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这一颗组网卫星有什么意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是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 一旦成功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将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标志着北斗系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3颗GEO卫星,GEO系列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关键,作为一颗驻守在高轨天疆的大块头,肩负显著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 还携带了很多利器,为中国北斗在轨运行和应用之路开疆拓土。
需要注意的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
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其实北斗卫星早已步入大众的生活。比如,共享单车在接入北斗地基增强网后,定位由之前的10米级提升至厘米级,实现了高精度电子围栏入栏结算。
全球已有多套全球定位系统
截至2020年6月,只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共由24颗卫星组成)、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覆盖全球。欧洲联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则为在初期部署阶段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预定最早到2020年才能够充分的运作。一些国家,包括法国、日本和印度,都在发展区域导航系统。
每个覆盖全球的系统通常都是由20-30颗卫星组成的卫星集群,以中地球轨道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实际的系统各自不同,但是使用的轨道倾斜都大于50°,和轨道周期大约都是12小时(高度大约20,000千米)。
北斗相较美国GPS拥有多项优势
据参考消息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20日报道,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领导者,但现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的GPS。
报道称,在联合国195个会员国中,有130个国家首都上空一天中可观测到的北斗卫星数量超过GPS,其中100个国家位于亚洲、非洲等地。
与此同时,GPS仅向地面发送信号,难以锁定接收信号的终端的位置信息,但北斗还有一点优势,它具备收发信号的功能。
报道最后支持,美国曾借助GPS在全球定位服务领域先行一步,而中国正一步步夺取美国的地位。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卫星领域中国已开始反超美国。
关键词: 北斗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