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聚焦 > > 正文
难辨真假的“公检法”骗局
时间:2023-01-19 13:22:13

新市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者,为城市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才能,但部分新市民对金融知识相对了解较少,在防范如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相关金融风险能力上相对薄弱。下面浦发信用卡就通过以下案例来揭秘电信诈骗背后的手法及危害。

小刘在家接到“公安人员”的电话,被告知因涉嫌洗钱犯罪,将对其依法进行逮捕并上报至法院。小刘表示对“公安人员”所说事宜并不知情,连连否认,还没等小刘解释完,“公安人员”便把电话挂断。正当小刘心急如焚的时候,又接到了“法官”的电话,“法官”告知小刘,如果要证明自己的清白,需要先配合提交身份信息,并将所涉及金额先行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中,待调查无误后,再将金额原路退还。小刘听完立即按照“法官”的要求操作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过了几天,小刘迟迟未收到退款信息,便拨打110核实,却被警方告知其未涉及任何刑事案件。小刘感到非常诧异,之前联系他的“公安人员”和“法官”究竟是谁?

诈骗揭秘:

不法分子谎借公民涉嫌洗钱、法院传票等手段,要求消费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消费者在接到自称公检法类电话时往往信以为真,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便轻易按照指示将银行卡内的资金汇入不法分子所谓的“安全账户”中。

浦发信用卡温馨提示:

公民有义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但相关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告知公民涉嫌犯罪并索要公民身份信息,更不会让公民将存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2、面对陌生信息或来电需提高警惕,若在无法判断对方所言是否属实的情况下,应及时拨打官方电话或与相关部门进行确认,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及信用卡的关键信息,谨防受骗。

3、保护好自己的财产,避免遭受损失。不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账户转账。如不幸遭遇诈骗受到财产损失时,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将对方的聊天记录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给警方,以协助警方破案。

关键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