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家电 > > 正文
国家发改委: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难盈利,“汰旧换新”成两大难题
时间:2022-05-06 10:43:54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21亿台,2022年预计报废量超2亿台。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家电领域已有6家龙头企业自愿申报参加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共申报废旧家电1700万台,约占全年报废拆解总量的20%。业内专家指出,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难盈利、废旧家电“汰旧换新”意识较弱成为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设的两大难题。

六家企业自愿申报领军企业发挥带头作用

据了解,为畅通废旧家电回收促进家电更新消费,继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期透露,已有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等6家龙头企业自愿申报参加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共申报“四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规范回收目标约1700万台,占我国家电全年报废拆解量的20%。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此次自愿申报参加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六家企业都已经开展了家电回收相关业务。

例如,海尔已经搭建了全国性虚实融合的回收体系,截至今年4月,超过7.8万台电器通过海尔绿色回收平台完成回收。美的打造的数字化绿色回收平台,为用户提供绿色便捷的家电换新渠道。长虹下属子公司长虹格润是一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置企业,已构建完整的废旧电器市场四大网络回收体系。截至2020年底,格力电器旗下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已累计处理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3400万台(套)。TCL集团下属的TCL环保从事废弃电气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业务等,拥有惠州、天津、汕头、黄冈四大环保处理和生产基地。海信也开展了“以旧换新”活动,利用销售渠道网络联合家电卖场开展“以旧换新”业务。

行业专家预计,家电龙头企业的参与将带动更多生产企业主动履行回收责任。

GfK中怡康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企业深度介入废旧家电回收环节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在旧家电的回收拆解过程中,家电企业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进而提供更符合不同用户使用要求的新产品;二是家电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该网络在回收家电过程中可提供反向支撑;三是企业更了解家电产品的零部件价值,能够实现回收价值最大化,节约社会成本。

回收体系两大难题亟待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难盈利,以及废旧家电“汰旧换新”意识较弱成为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设面临的两大难题。

当前我国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原则,通过向家电生产商、进口商征收处理费用,补贴给正规拆解处理企业,目前共有5批109家处理企业入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在保证废旧家电回收畅通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拆解企业的盈利还未得到充分保障。

当前,我国向“四机一脑”生产企业每台征收7元至13元,对拆解企业基金补贴每台25元至100元。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基金收支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同时基金汇款到账存在滞后,这使得废旧家电企业在账面上表现为盈利,实际上却没有现金流,正规拆解企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

近期央视报道称,我国废旧家电拆解企业甚至还面临成本倒挂的问题,例如一台空调的回收价为470元,拆解回收后估值仅为420元,盈利与否取决于国家基金的补贴发放。

“减去税收、资源、环保、生产、运营等成本,我们的经营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加之基金补贴到账存在滞后期,企业经营还需负重前行。”从事废弃电器电子回收的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旧换新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重要商机,家电产品能否到期退役成为家电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消费端,我国消费者对各种家电产品的安全使用年限的了解程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升。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行业标准,规定家电产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在8-12年,但是用户对此标准知之甚少。

“国内消费者在使用家电中存在大量超期服役的现象,很多大家电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坏不换’的情况。”对此彭显东建议,政府应通过出台政策等方式引导家电回收拆解,提升用户对老旧家电使用的认知水平,进而完成老旧家电的换代消费,推动内循环的发展。

关键词: 废旧家电回收 家电龙头企业 回收价值最大化 零部件价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