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IT > > 正文
工业技术携手ICT技术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时间:2020-08-20 14:34:31

今年,新冠疫情“黑天鹅”突如其来,为全球经济带来严重挑战。但疫情之下的“无接触”刚需为数字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新机遇,数字消费习惯的培养和新基建的渐次落地也有望为经济复苏释放出新动能。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近日在接受人民网采访分享了他对数字经济的看法。杨学山认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推动工业技术和ICT技术走向,共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整体发展仍不平衡

杨学山指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距离整个社会从工业经济转型到数字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整体上是不平衡的,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发展都是不平衡的。

若要高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首先要全面深入地理解何为“数字经济”。

杨学山认为,完整地认识数字经济需要从三个层面深入理解。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要认识到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就像农业社会的农业经济、工业社会的工业经济,数字社会也一样,这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叫做数字经济,并不是说它就是数字的经济,就是ICT的经济,或者说是网络的经济,智能的经济,而是一个经济形态。

第二要从市场角度去分析,认识到数字经济高增长背后的两个主要原由。“数字经济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最活跃,增长最快。”杨学山说道。他认为,数字经济最活跃、增长最快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数字资源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二是ICT技术在整个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里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所以这两个因素使得数字经济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极其重要。

第三要从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来看。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可大体分为两部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杨学山指出,数字经济的主体是产业数字化,而且这一部分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电信业还是电子信息都要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从杨学山在演讲中提供的数据来看,按主营业务收入划分,对比互联网行业、电信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这四部分数字产业化内部结构,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约11.5万亿元,占比最高。

那么从全局上来看,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经济?杨学山指出,数字经济不能理解为数字的经济、网络的经济、智能的经济,不是研究经济中的局部,而是讨论如何从当前的经济形态走向新的形态。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 助推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

谈到现有经济形态向不断发展的数字经济形态迈进时涉及的重点因素,杨学山认为首先就是基础设施。无论是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背后都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在做支撑。基础设施是为社会大家所用的,其中有助于提高社会发展整体效率的部分就叫做基础设施。所以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一定要有新的基础设施来变革。新基建中的七个领域有七个发展方向,而这七个方向实际上都是朝着这个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方向行进的。

谈及数字经济中数字技术的部分,杨学山表示,数字经济与ICT技术紧密相关,包括人工智能、轨道卫星、自动驾驶等等所有技术的基础核心永远是ICT技术,没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都发展不起来。基础的网络技术、芯片和计算机系统构成的处理能力、基础软件和系统软件,以及重要的应用软件,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中数字部分的核心。此外,安全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些核心基础技术,新一代IT根基就没了,这是支持数字经济数字部分核心的技术。”杨学山强调。

然而,走向数字经济也不能单纯押注在ICT技术上,需要发展和原来的工业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技术。从今天的经济走向未来的经济,这其中需要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既囊括了人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也把机械运动的部分由系统来控制了。

工业技术携手ICT技术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杨学山认为,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中间系统是可以忽略掉的,但是从工业社会到数字经济行进时,上面提到的系统就是不可忽略的了。“因为农业中我们使用的工具是通过工业技术生产的,而且农业往后发展是要走向工厂化、工业化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农业那部分忽略掉,但是数字经济不能把工业部分忽略掉。”杨学山解释道。

工业技术的部分是永远存在的,就好比基础学科,化学和物理是可以共同发展的,它们是融合的技术。

杨学山强调,在往后融合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工业技术,忘了物质技术,忘了化学和物理,这是一个重要的变革。

我国走向数字经济,它的技术体系是工业和ICT基础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技术体系,这是真正支撑我们社会变革的技术体系,而不仅仅是或者说不只是ICT单独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技术体系。

杨学山指出,从今天走向未来经济形态的时候,要记住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不论是制造什么产品,造什么基础设施,还是农业的过程,我们都需要把新的技术、新的要素加到原来的部分去,构成一个系统,然后在这个系统上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技术的角度看我们是以模型为基础,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工程,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具体环节才能从今天走向明天。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工业经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