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车科技 > > 正文
【聚看点】碳酸锂价格或再破50万 中游直呼“难顶” 上游则称可促使产量提升
时间:2022-07-17 09:48:05

财联社7月16日讯(记者 李子健)Pilbara锂精矿拍卖价格首次出现下跌,被市场认为是锂盐价格“见顶回落”的信号。而在2022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中国国际镍钴锂高峰论坛中,SMM锂首席分析师马睿表示,年底供需缺口将逐步拉大,预计四季度碳酸锂现货报价或将突破51万元/吨的关口。

与此同时,“锂贵伤产”的话题再被产业链人士讨论。在论坛的圆桌访谈上,紫金矿业(601899)(601899.SH)常务副总裁林泓富认为,锂价上涨会极大地刺激上游(资本)的投入,从而促使上游产能增加。而作为中游的当升科技(300073)(300073.SZ)、德方纳米(300769)(300769.SZ),其在场负责人均表露出产业链“难顶”(成本压力很大)的态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碳酸锂价格或再破50万

日前澳洲锂矿商Pilbara第七次拍卖结束,价格首次下跌,拍卖收盘价为6188美元/吨FOB,较第六次“暗拍”成交价下滑2.55%,按照90美元/吨的运费测算,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44万元/吨。

或受消息影响,次日国内锂矿相关A股普跌,市场出现锂盐价格“见顶回落”的声音。而据SMM锂首席分析师马睿对市场分析认为,目前锂价“言顶”还为时尚早。

锂精矿拍卖价出现下跌,叠加上半年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供需面逆转出现累库,市场面担心高锂价不可持续。但SMM却预计四季度碳酸锂现货报价或将突破51万元/吨的关口,氢氧化锂价格最高或上涨至49.5万元/吨左右。

实际上,根据SMM数据显示,6月初碳酸锂价格即呈现企稳回升的迹象。而据财联社记者从券商分析师获悉,下半年锂电产业链迎来传统旺季,根据以往的情况会有调涨的趋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碳酸锂加工产线的产能释放,为了保持开工率,锂精矿紧张的氛围渐浓。

SMM数据显示,中国碳酸锂6月总产量31734吨,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9%。二季度碳酸锂需求同比增长39%。

马睿认为,虽然2022年初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去库,二季度供增需减下供需面短暂逆转为累库。但下半年碳酸锂多为小幅去库,并在年底供需缺口逐步拉大。

氢氧化锂情况大体相同。SMM预计下半年需求端逐渐发力后,氢氧化锂的供需结构将再次逆转。四季度进入年末抢装阶段,海内外需求快速上行,或将促使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

“锂矿投产速度较慢,新能源市场保持高增速”,是马睿认为2022年全球锂原料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亦表示,2023年至2025年,随着海外新建矿山及盐湖投产增量提升,满足下游需求后,预计碳酸锂价格或有下跌趋势。

“锂贵伤产”再被讨论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是排斥高价锂盐的“旗手”,而当高价锂盐是否伤害产业的话题在这次圆桌论坛中再次被提及时,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人士有基本的共识,但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紫金矿业常务副总裁林泓富认为,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来看,价格反映需求情况,(高价)会带来更好的资源配置。锂价的上涨会极大地刺激上游(资本)的投入,促使上游产能快速增加,(产能增加)会平移锂价。“所以,我觉得从长期来看,(短期高锂价)对行业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志存锂业集团总经理朱磊则表示,老百姓(603883)对电动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国家对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投入越来越大,对储能的提升越来越高,所以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供给尚未匹配需求导致价格有所上涨,但要有合理区间,若价格上涨过高,消费者发现买电动车可能不及买油车划算、或者储能不能满足项目的投资回报,这个时候就会抑制产业发展。

“价格暴涨,而且是在高位,一定会伤害(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当升科技作为锂电产业链中游,其副总经理王晓明从中游的角度认为,产业链仍要抑制过度的投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终端做出更便宜更好用的电动智能车,在油车的竞争当中最终取胜,“我们的生意才会更长久”。

德方纳米副总裁任望保直呼终端电池厂、车厂的压力“非常大”。其表示,除了上游之外,电池厂、车厂也跑去找锂盐,是因为他们接受不了这么高的锂价。国金证券(600109)前期研报指出,锂价每上涨10万元,对应磷酸铁锂整车成本抬升为3808元。

任望保进一步从企业经营运行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到了很关键的阶段,因为消费者已经接受度很高了,所以很多电池厂、车厂、材料厂都在扩产,扩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碳酸锂现货价格比较高,光运营资金“大家都有点受不了。”

但任望保并没有指责某一方的责任,其补充道,锂价上涨是市场行为,“我们不能单方面去怪责上游或者某一方,它肯定是一个市场推动的结果,市场有涨有跌,我们不能怪某一方涨的幅度太大,对行业不好”。

(编辑:曹婧晨)

关键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