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车科技 > > 正文
小鹏汽车,危机四伏,可能需要长期的付出
时间:2021-02-03 14:54:43

2021年2月第一个工作日,小鹏汽车便迫不及待地公布了1月交付数据。单就此举来说,小鹏显然是意图冲淡近期传出的负面消息所造成的影响。但是,这从侧面恰恰表明其正处于深度焦虑之中。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部分小鹏G3电动汽车召回的通知。不管是否是否有心和有力,随即小鹏就要召回2019年3月29日至2020年9月27日所生产的共计13399辆G3汽车。这个数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累计交付的一半,足以让小鹏感到“元气大伤”。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召回汽车暴露了小鹏自身存在的技术不足。对此,小鹏要彻底解决特别是消除消费者心中的消极印象,可能需要长期的付出。

然而,时间并没有站在有利于小鹏的这边。此前不久,就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于1月11日对209款App发布整改或关停责令中,小鹏旗下的1款App赫然在列,其被指存在多项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

对小鹏来说,当非法收集数据也成为正当商业行为的时候,它是否会停止收割消费者并反过来释放诚意和善意显然还处于悬疑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在国际市场硬刚不过特斯拉,对内在国内市场与蔚来等其实也相形见绌,复加要处理技术和信用等问题上时间因素的不利态势,小鹏离败落还会远吗?

01

矛盾重重

小鹏已经被称为行业头部企业之一,但回顾其成长史可谓一路矛盾重重。首先,小鹏被不断卷入维权风波。2020年7月,消费者提取2019款G3不久后,小鹏就推出了2020款G3车型。

相比之下,后者不仅在续航、硬件等配置上得到提高,而且经过补贴后价格也更加便宜。对小鹏来说,抛去技术瞬间突破造成时间差的缘故,那么这种行为明显属于收割消费者。

对购买2019款G3的消费者来说,“新车到手即贬值”,理所应当吁求维权。事实上,围绕小鹏发生的维权事件曾多次上演。

根据网上资料,去年7月12日,小鹏P7车主在武汉直播维权,指出车辆存在刹车和方向盘抖动异常等多个故障问题。不到一个月,小鹏G3车主又在广州被爆车辆充电后自燃并爆炸。这次之所以召回G3,也是由于技术不足造成了安全隐患。

就此而言,技术已经成为制约小鹏发展的显著因素。有意思的是,小鹏自己困于技术限制,曾别出心裁的贩卖过“超低空飞行汽车”的概念。

在2020年9月26日北京车展上,小鹏突然公布了飞行汽车的探索版,表明自己“具备”研发“飞行汽车的能力”。然真相却是,这款旅航者T1并不是小鹏汽车自己研发的,而是通过民间科学家赵德力而兼并买进的。

赵德力先前摸索出“旅航者T1”并不是为谋求实现市场化标准生产,而是作为创业真人秀的杂技演出来进行展示。

作为专业的新能源车企业,小鹏不可能识别不出旅航者T1真实的科技底色,但其还是堂而皇之地进行宣传了。如果说技术劣势是能力问题,那么涉嫌造假、虚假宣传和欺骗消费者就必然牵扯到法律。在这个问题上,小鹏不得不说是行走在底线周围。

除此之外,小鹏还被特斯拉指责抄袭技术。2019年3月,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将小鹏告上法庭,理由是小鹏员工曹光植是特斯拉前工程师,后者曾在离职前把大量文件传至个人账户,涉嫌窃取内部技术机密。

尽管对于结果双方聚讼纷纭,但曹光植在法庭上承认备份过文件的事实显然不利于小鹏。或许,对小鹏来说,在长期亏损下如何想方设法活着才是唯一重要的。

02

硬刚不敌

2020年8月,小鹏成功上市尽管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史上最大的IPO,但整体结果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

就市值来说,小鹏不仅被理想压了一头,更是被蔚来甩在后面。此外,去年以来,如比亚迪、广汽等传统车企也先后发布新车,使得新造车行业的竞争程度越发激烈。

对小鹏来说,可能更加受到刺激的是,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正在快速上涨。由此,小鹏与特斯拉之间的纠缠并没有结束,双方狭路相逢,“新仇旧恨”,不断出现“硬刚”。

首先,特斯拉对小鹏形成产品碾压。前述的维权事件,只是单维度表明小鹏存在技术不足;如果就此与特斯拉进行比较,结果会更加明了。

就在去年中秋时,特斯拉宣布下调国产Model 3的价格至24.99万元,以至于同行对手诚惶诚恐,其中小鹏更见艰难。毕竟,小鹏P7是国产Model 3的直接竞争对手。经过特斯拉降价,原本压力就很大的小鹏,只能被动迅速反应。

小鹏开始针对性补贴,就P7车型发布所谓保价销售政策。直白的讲,这是一种兜底策略,即未来如果小鹏P7出现价格降低,那么相关车主就会收到相应补偿。

显然,小鹏此举是通过“保证不割韭菜”,来给消费者定心,最终维持市场价格和预期。但问题在于,此前G3车型的教训不远,作为曾有过“割韭菜”的先例的小鹏,真正能支撑得起消费者的信任吗?

消费者对小鹏的保价销售政策的态度,可以从网友的相关评论中管窥。

主要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首先,面对特斯拉Model 3降价,小鹏并不会降价,只是单纯蹭热度;其二,比较Model 3的物美价廉,小鹏很快就将降价;第三,对“割过韭菜”的小鹏不值得信。

根据知乎资讯,在类似“为什么有人看不上小鹏汽车?”问题上,相关浏览量以百万计数。

比较而言,特斯拉已形成由技术优势带动的价格优势,致使小鹏直面双重压制。换言之,小鹏没资格进行“硬刚”,而是不得不“硬刚”。

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根据招股书显示,小鹏处于长期亏损状态。2018年,小鹏净亏损14亿;2019年金额持续增加,达到近37亿元。

P7上市尽管缓解了小鹏的处境,但其负债率已由2019年的69%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71%。就此而言,即使撇开“硬刚”特斯拉问题,小鹏也处于严重内伤。

03

风云变幻

对小鹏来说,风云变幻的洗牌期已经提前到来。从数据来看,对于特斯拉2020年销量接近50万辆来说,小鹏27041辆的交付量连零头都不到。直白的讲,国际市场基本跟小鹏无缘。

与此同时,相比于国内竞争对手,小鹏的处境也并不见好多少。理想ONE全年交付达到32624辆,至于蔚来,交付量更是远超小鹏达到43728台,同比上涨了121%,用户数超7.5万。

不止以年计数的长时段,仅就12月份单月的交付数据来说,小鹏也完全处于下风。先说理想ONE,其在2020年12月共交付6126辆,环比增长31.9%,同比增长529.6%,单月交付量连创纪录。蔚来则交付了7007台。

回到小鹏的数据,它在12月份的交付量尽管也创造了自己的记录,但最终也只达到5700台。三者相比,小鹏的数据显然更加逊色。

小鹏的劣势还在于,因召回G3汽车而成果大幅度缩水。按照监管总局发布的13399辆来算,这是实际销售量,那么小鹏完全可能“亏本”。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等到2月份第一个工作日,小鹏便摁奈不住宣布了1月份的交付数据,以求冲淡乃至扭转不利态势。

纯粹单看小鹏的话,各项数据堪称“亮眼”。2021年1月,小鹏整体交付量增涨至6015台,其中P7为3710台,G3为2305台,同比增长118%。

但是,对比一下蔚来的数据就能够发现,小鹏所谓的“亮眼”并非是风景独好。数据显示,蔚来1月共交付新车7225台,同比增长352.1%。

总而言之,对于小鹏来说难就难在要面对多重负面效应的叠加。

不管是技术上相对于特斯拉的劣势,还是面对蔚来的数据的逊色,都表明小鹏这一“纯电动汽车史上最大的IPO”的处境远远不够理想。

即使短期数据一度“亮眼”,解决不了技术因素的长期制约,还时不时出来收割消费者,那么终归会尽失“民心”,被彻底淘汰。

关键词: 小鹏汽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