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网 >  5G > > 正文
盘点戴尔收购EMC得与失
时间:2021-11-28 06:22:02

美国时间10月12日,戴尔宣布以约67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EMC。这一收购价格也轻松打破了今年5月芯片厂商安华高科技以370亿美元收购博通创下的记录,成为迄今为止科技行业最大的一次收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1353.htm

与之前行业分析人士预测的大约四五百亿美元的收购价格相比,67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被外界普遍认为偏高。因私有化而欠下过百亿美元债务的戴尔,会因为这次收购背负更多的债务,但是戴尔依然义无反顾。

仅仅是为了存储吗

在传出戴尔收购EMC的消息前,据说EMC曾就并购问题与惠普接触,不过后来因为惠普进行拆分,EMC的尝试无疾而终。

还记得上一次惠普与戴尔为收购而起的争执吗?2010年,戴尔为填补存储产品线的空白,准备收购当时业内炙手可热的存储公司3PAR。3PAR高端存储的多控技术和精简配置技术令许多同行艳羡。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率先发出收购要约的戴尔被惠普截和。惠普以23.5亿美元成功收购3PAR,戴尔收取了3PAR支付的7200万美元违约金终止了原先签署的合并协议。

虽然在收购3PAR时遭受意外打击,不过戴尔发展和壮大存储业务的初衷并未改变。同年,戴尔以9.6亿美元收购了另外一家有特色技术的存储厂商Compellent。Compellent独特的理念是流动数据。

在戴尔与惠普的这次收购纠纷过后几年,戴尔董事会主席兼CEO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在参加一次论坛时又谈到了戴尔与惠普竞购3PAR一事:“惠普的收购报价过高,戴尔中途退出是明智之举。我们表现出良好的自律,没有感情用事。”那么这次戴尔出价670亿美元,有没有感情用事的成分呢?

为了从以PC业务为主转向提供企业级端到端解决方案,戴尔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收购,收购涉及的领域包括软件、数据中心、云计算、存储、虚拟化等。如今的戴尔已经拥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框架。其中,存储业务已经十分成熟。戴尔存储大力倡导的“流动数据”战略,其实就是脱胎于Compellent。可以这样说,Compellent的技术精髓已经完全融入了戴尔现有的存储产品体系中,也成为指导戴尔存储业务发展的核心思想。

时至今日,还有人拿戴尔、惠普竞购3PAR说事,并以此辅证“因为3PAR比Compellent强,所以惠普存储也强于戴尔存储”这一论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ompellent这个戴尔当初的第二选择现在则成了戴尔存储的中流砥柱。从某种程度上说,戴尔现在的存储战略就是围绕Compellent制定和展开的。

戴尔在收购方面是成功的,且富有经验,其中最值得其他厂商效仿的一点,是戴尔总能让收购来的公司很好地融入到戴尔现有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减少并购可能带来的内耗,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从技术和产品来看,Compellent和戴尔是真正的互补。在收购Compellent之前,戴尔存储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徘徊,而并购Compellent之后,戴尔进入了中高端市场。不过,从业务体量、市场地位、产品线丰富程度、技术含量等方面综合来看,Compellent都不可与EMC相提并论。当年,戴尔收购Compellent只是增加了一条存储产品线而已,即使有收购或整合失败的风险,顶多影响的是戴尔的一小部分业务。但是今天,戴尔收购EMC一定是影响戴尔公司未来走向甚至成败的大动作。戴尔收购EMC不容有失。

虽然EMC很早就开始了业务转型,并且通过不断收购扩大产品线,旗下拥有存储、虚拟化、安全、大数据等众多业务。不过,在大多数的用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心中,EMC最强的依然是存储。看好戴尔收购EMC的人认为,两家公司在业务上具有互补性。一方面,戴尔因收购EMC进入了企业级基础架构市场;另一方面,EMC也因戴尔服务器的加入可以提供“服务器+VMware虚拟化+企业级存储”的超强给合。

众所周知,戴尔一直努力打造端到端企业级解决方案,收购EMC可以弥补戴尔在高端存储市场的短板,同时提升戴尔企业级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实力。从解决方案的广度和深度看,戴尔已经可与惠普、Oracle等比肩。

以前,戴尔在收购一个公司后,通常会在最短时间内将收购的公司整合到戴尔现有的体系中。如果一切顺利,戴尔将于明年5月至10月完成对EMC的收购。但从目前情况看,戴尔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将EMC的产品和销售完全融入到戴尔现有的体系中。也就是说,EMC仍会保持现在的独立运营。这与戴尔一贯的收购策略并不相符。

戴尔现在的存储战略是“流动数据”,即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数据存放在恰当的地方,这与多年前EMC倡导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是一脉相承。从这一点上来说,戴尔与EMC在存储的宏观战略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到产品线,双方还是有一定冲突,比如双方的中低端产品就有一定重叠,削减谁,保留谁,戴尔还要再动一番脑筋。

戴尔和EMC在联合声明中表示,收购交易完成后,原来由EMC控股的VMware公司将继续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存在。戴尔收购EMC除了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存储方面的实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控VMware。VMware是虚拟化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超八成。前不久,有传言说另一家虚拟化厂商,也是VMware的主要竞争对手思杰(Citrix)也在寻找买家,而传言中戴尔是有兴趣的买家之一。现在拥有了VMware,戴尔应该对思杰没有任何兴趣了。

VMware至少可以在两方面对戴尔现有的解决方案体系给以补充。一方面,在桌面虚拟化领域,戴尔因收购Wyse而丰富了硬件产品体系,现在有了VMware的助力,在桌面虚拟化软件方面如虎添翼;另一方面,在服务器虚拟化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方面,VMware的产品是根基,它可与戴尔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数据中心组件更紧密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一条通向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捷径。

EMC的问题

EMC真的遇到了问题。今年EMC的股价出现了大幅波动。截至目前,今年EMC的股价累计跌幅已达到13%。EMC今年7月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其净利润也在大幅下滑。EMC因此调降了全年的业绩预期。

在过去两三年中,EMC一直强大的气场有明显减弱的趋势。举个例子,在今年的VMworld大会上,主办方按惯例邀请了EMC的相关领导接受分析师的提问。据一位与笔者相熟的分析师事后介绍,当时会议现场几乎没有人提问,气氛十分尴尬。这位分析师一提到这事就摇头,一方面感叹EMC竞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也感慨软件定义的时代正快速到来,传统的以卖硬件为主的厂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EMC的式微有大环境不景气的原因,也有受新兴技术冲击的原因,更有EMC自身在云计算时代还没有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新发展路径的原因。

最近几年,存储市场的活跃度已大不如前。从技术方面看,说来说去,存储的核心话题只有三个,包括软件定义、闪存、超融合。而以前,存储市场一直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仅存储厂商数量众多,而且每家厂商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以及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用户群。但是现在,由于并购和整合的加剧,存储市场被少数几个大厂商垄断,存储创新的力度和广度都在减弱。

进入云计算时代,传统的以硬件为核心的市场正受到逐渐兴起的软件定义存储的强烈冲击,新旧两股势力互相倾轧。作为存储行业的领军者,EMC受到的冲击力之大可能是我们外人无法想像的。举例来说,EMC长期以来一直是高端存储市场的标杆,也正因为如此,近两年EMC在高端存储市场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冲击。一方面,EMC要应付惠普、HDS等老对手抢班夺权;另一方面,以华为、浪潮、宏杉科技等为代表的中国厂商也在高端市场向EMC正面宣战。腹背受敌,EMC这艘大船真的陷入了掉头难的囧境。

EMC缺乏技术创新吗?不。EMC是业内最早一批推出软件定义存储平台的厂商。在闪存方面,EMC收购的XtremIO业绩也很亮眼。但为什么EMC的整体业绩还是止不住下滑?EMC一直以其独特的“联邦制”而深感自豪,但为什么作为“联邦”中重要一极的VMware却经常被曝出与EMC之间的是是非非?

中桥咨询首席分析师王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肯定了戴尔收购EMC是双赢的结果。但她同时又指出,此次收购标志着存储作为细分技术的末日。EMC被收购,意味着一个存储时代的落幕。同时,一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软件定义为核心的崭新的存储时代正缓缓走来。

从表面看,戴尔收购EMC,让遇到了问题的EMC暂时找到了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但是,一个公司发生了问题,寻求被收购就能让问题一了百了吗?还是将问题更深地隐藏了起来?想借收购EMC改变自己的戴尔有没有想好如何突破EMC遇到的瓶颈?能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EMC很好地消化、吸收?

EMC与戴尔的基因不同。说得通俗点,EMC是“高大上”,而戴尔是“草根儿”。戴尔一直想颠覆的就是像EMC这样的行业规则制定者。颠覆不成就吃掉它,这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如此一来,戴尔的“消化系统”又要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了。

一次让人意外的收购

戴尔收购EMC,这是一次让人意外的收购。从收购的流言传出到如今尘埃落定,各方对戴尔收购EMC一事可谓毁誉参半。有一家自媒体对其2328位读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3%的受访者表示看好此次收购,同时也有31%的受访人表示不看好。

国内一家知名IT公司的存储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值小的公司大量举债收购市值大的公司,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就好比打工仔零首付贷款买一幢别墅,从此背上一个大包袱,如果遭遇‘围剿’,将会万劫不复。再说,EMC的市场份额一直缩水,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也大不如前了。”记者采访到另外几位国内存储厂商的负责人也都表示,不看好戴尔收购EMC。

从去年开始,公司股东、激进对冲基金Elliot Management一直对EMC频频施压,要求公司出售部分业务或对管理层进行调整,以释放股东价值。也许是出于急于摆脱业务下滑困境的考虑,EMC才和戴尔“闪婚”。《纽约时报》评论说,被收购之后,EMC将获得片刻的喘息之机。

高盛的分析师西蒙娜·詹科夫斯基(Simona Jankowski)对此次收购有正面的评价。他认为,戴尔与EMC的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合并将产生一家年营收约800亿美元的公司。

“戴尔收购EMC有利于它进入企业级市场,可以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解决方案。有了EMC的助力,戴尔在高端企业级市场可以与惠普、IBM等分庭抗礼。戴尔收购EMC是明智的选择。”国内一家存储软件厂商的负责人从积极地方面看待此次收购,“收购意味着EMC高端存储可以平民化,同时也有利于新公司云计算业务的发展。一方是正在走下坡路的EMC,另一方是想在企业级市场有所作为的戴尔,在云计时代,两者的合并可谓抱团取暖。”

戴尔收购EMC后,一艘新的IT航母将正式启程。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这艘新IT航母在起步阶段将遇到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裁员。《福布斯》杂志认为,此次收购将会让不少EMC公司的高管丢掉工作,取而代之的将是戴尔的相关人员。《福布斯》预测,此次收购可能导致两家公司员工总数的20%被裁。

近几年,EMC董事长兼CEO乔·图斯(Joe Tucci)一直大力推动“EMC联邦”的建设和发展。所谓“EMC联邦”,就是以EMC为核心建立起的包括虚拟化公司VMware、大数据公司Pivotal、安全公司RSA、云端服务公司Virtustream等在内的一个联盟。联邦中的这些厂商全是最近几年EMC收购或投资创立的。这些厂商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佼佼者。它们的产品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与EMC的这种相对松散的联邦制不同,戴尔虽然拥有众多产品线,但始终强调的是“一个戴尔”,即充分发挥自己的集成和整合优势,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在收购EMC后,戴尔仍然会让EMC继续保留这种独特的联邦制,还是会实现高度统一的集权管理,现有是一个未知数,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一位存储业内的专家指出,戴尔收购EMC是情理之中。但这种并购会花费两家公司很大的精力,甚至会伤筋动骨。以前,业界还没有成功的如此规模的收购案例,所以戴尔和EMC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无论是惠普与康柏的合并,还是Oracle收购Sun实际上都没有达到1+1〉2的效果。戴尔此次收购EMC能否实现1+1〉2的效果,只能拭目以待。

虽然一些分析师、厂商从他们的角度对戴尔收购EMC给出了谨慎的评价,但是戴尔和EMC的一些合作伙伴、用户却对此次收购持积极的态度。

彭博社的一篇报道中引用了美国纽约州一家解决方案厂商Future Tech公司CEO 鲍勃·瓦诺雷(Bob Venero)的评论:“对于戴尔来说,这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机遇。戴尔可以建立一套规模庞大的端到端的组织架构体系,更好地支持各类客户群体,将业务拓展到高端数据中心市场。”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赖能表达了对此次收购的看法:“戴尔收购EMC是好事。此次收购可以弥补戴尔在高端存储上的短板。”

相信戴尔和EMC的整合将经历一个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Gartner 大中华区数据中心架构与管理首席分析师张瑾认为,戴尔收购EMC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巨大,对IT市场的影响还要看公司接下来的发展。他同时也指出,这次收购最大的改变是EMC的私有化,但似乎关心这个话题的人比较少。

有些人认为,此次收购是戴尔变相上市。2013年,戴尔花了大力气,终于成功实现私有化。在私有化后,迈克尔·戴尔本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终于可以不用围着华尔街的分析师转了,可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客户身上。私有化后,戴尔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拥有更多自主权。EMC私有化的过程会比较复杂,毕竟EMC还有那么多“联邦制”下的公司,每个公司的性质又各不相同。这对迈克尔·戴尔来说会是一个大的挑战。

关键词: 戴尔 EMC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